星云法师:如何处理得失

星云法师 2023-08-29 09:48
简介 各位都是退休公教人员,从年轻的时候,就为国家社会服务,四、五十年下来,能够功成身退,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在这几十年的服务岁月之中,我想大家难免会遇到得失上的问题。..

各位都是退休公教人员,从年轻的时候,就为国家社会服务,四、五十年下来,能够功成身退,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在这几十年的服务岁月之中,我想大家难免会遇到得失上的问题。现在老了,得失仍常常在我们生活中发生。

当自己与别人见解上有冲突,彼此不能和谐相处的时候,我们就不快乐了。我们职业往上高升之时,马上就欣然色喜;万一利益被人夺去了,我们就懊恼伤心。由于种种不能解决的问题,使我们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我们虽然是谨慎小心的把公务员应负的责任尽了,但是回忆一生的服务,一定经历过或看过不少穷通得失的事情,心情也是在不断的起伏升降状态中,可以说我们的生命就是在患得患失中过去。俗语说:“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但能彻悟这句话又谈何容易呢?

禅宗六祖曾说:“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我们几十年的人生,所谓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正如同三更梦、九月霜吗?得,我们得到了什么?失,我们又失去了什么?有人常慨叹的说:“人生两手空空而来,又两手空空而去。”我们从娘胎中带来什么?死了又失去什么?这个人生不是空忙了一阵吗?不过,我们仍然可以“得”。我们可以得什么呢?《般若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一直无到最后,因为“无所得故”可以“菩提萨埵”。这说明了我们过去的人生,都是在从有形有相,人我是非上去求的,并不是真的“得”。所谓“菩提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灭诸相故”。在“有”上才有得失,在“无”上也就没有得失了。对于得失问题的处理,应该从这方面去体会、去解决。

懂得“无”的哲学以后,会有什么境界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譬如我们的钱给人倒了,觉得很懊恼,但是自从懂得“无”的哲学以后,知道未曾有一法不是从因缘生,所有的事物都是缘起性空的,钱被人家骗走了,也许是前生欠他的债,当做是还债吧!能这样想,就不会有患得患失的心理了。

譬如你本来很有名望、地位,突然有一天被人家毁谤、破坏,名位毁于一旦,这时候,你可以这么想:“无官一身轻”,从荣华归于平淡。那么,名望、地位也就没有什么放不下的了,这就是“无”的哲学之应用。能够这样看破,即便是老病来临也可以无挂无碍。所以,“无”乃包罗万象,不是没有而是神奇。

我再举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

我小的时候就喜欢听出家人唱梵呗,后来出家,因为自己喉咙不好,不会唱。但一个出家人唱诵是很重要的,许多同参因为唱诵好,因而赢得师父们的赞美,甚至于受信徒的推崇。而我因喉咙不好,在做沙弥的时候,很受别人的歧视。当时我想,这一生在佛教里是不会出人头地了。

为了自己的喉咙不好,内心的遗憾,是不可言喻的。后来,我想:我口不行,手还可以派上一点用场,我应该好好用我的双手来从事写作的工作。如果能在文化工作上有点贡献,将成果奉献给三宝和一切众生,这不也合乎佛教的精神吗?于是我用手写。当初我写文章、出版书,存了一些钱,才买下这块地,也因此才有今天的佛光山。

因此,我要告诉各位,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不好”,譬如说我的喉咙不好,但是结果对我是不好吗?假如我的喉咙好的话,顶多是做一个会念经的和尚而已。由于我不会唱,才往别的方向发展,结果是塞翁失马,因祸得福。我们在某一边失去了,并不需要完全绝望,因为在另外那一边或许可以得到什么。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自己该如何来认识自己,运用自己。

 

更新于:2023-08-29 09:4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