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丛书·教理:第三篇 人间佛教的净土─唯心、华藏、佛光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 2024-04-07 11:56
简介

佛教丛书·教理栏目主要介绍:基础书籍选读,佛教丛书·教理

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基础书籍选读:《佛教丛书·教理》-全文在线阅读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人向..

第三篇 人间佛教的净土─唯心、华藏、佛光净土

壹 华藏净土的特色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华藏净土,是以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为教主,是个具足无量相海功德所庄严的妙境。在华藏净土中,三世诸佛同为一际,一一毛孔中涵容法界,一切境界都是重重无尽,甚深广大。能体会这种净土,一刹那就是永恒,微尘里包含广大无边的世界。所以在华藏净土中,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小中有大,非中有是,秽中有净,短暂就是长久,动中不失其静。此外,华藏净土可以用四点特色来说明:

1.重重无尽: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净土中有无量微尘,在微尘中能见出无量三千大千世界,所谓一尘一法界,一界百千如。在华藏净土中,有无限的世界,无限的光明,无限的诸佛,所谓光中无限宝,宝中无限佛。

2.事理圆融:事和理圆融无碍,种种事相上的差别,与宇宙的本体并不冲突。从事法界来说,宇宙万物,各种现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从理法界来讲,万物真如本体只有一个,也就是全宇宙唯有一心而已。从理事无碍法界来看,现象与本体是一体不二。若从事事无碍法界来说,万物具备体和用,虽然各自缘起,守其自性,但彼此之间,有从多缘相助成一缘者,有从一缘又遍助多缘者,互相利用交涉,事事无碍,所以又称为无尽法界。

3.性空平等:在华藏净土里,圣凡平等,生佛平等,自他平等,心物平等,无论什么东西都是平等。光光相摄,光光无碍,虽然是一粒微尘,却包括了整个世界;虽然是一个微生物,却可显现一切众生。生活在华藏净土,没有人我的纠纷,也没有发生纠纷的可能,因为众生心中可以包容一切。

4.自他兼济:华藏净土中的大家都拥有一颗利己利人的大愿心,从普贤十大愿中,我们可以知道普贤菩萨的愿行是尽未来际永不休止的,他的十大愿不仅对圣贤,也是对自己、对一切众生而发,由普贤菩萨的恭敬、悲心、愿力,甚至言行,都可以看出华藏净土中自他兼济的伟大精神。

贰 唯心净土

一、唯心净土的认识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首偈语是说我们的心是一座充满宝藏的灵山,储蕴著无比丰富的资源,而众生愚痴,不知道开采自性的宝藏,反而舍本逐末,向外寻找宝物,这是非常可惜的。日常生活中,由于我们的一念无明,我们的心忽而逍遥于天堂,忽而沦落于地狱,上上下下,载浮载沈,好不痛苦。世间上,也有不少人的形体虽然自由来去,但是心被私情私欲的枷锁所束缚,失去了自由,成为一个自由而不自在的人生。

那么,要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心得到快乐自在呢?如何才能让这个人间成为一片净土呢?我们信仰佛教的人,应该以自己的信仰来创造心中的唯心净土。因为在唯心净土里,人人心中有佛,而且性净意纯,虽然身处地狱,如同在天堂里一样的快乐;在唯心净土里,燠热中可以安坐,苦难中也能自在,因此,要让自己生活在天堂里,让世界化为净土,就应该虔修唯心净土。

二、如何建设唯心净土

世间的生活中,存有苦乐、有无、顺逆、穷通、得失,起伏很大。如何在起伏不定的生活中,调适我们的心境,并将之转化为唯心净土呢?在生活中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随遇而安:在生活中能随遇而安,有也好,无也好;多也好,少也好;甚至光荣也好,羞辱也好,都不会太计较穷通得失、顺逆有无,遇到任何事情都能接受,任何地方都能安住,只要能够随遇而安,何处不是净土?

2.随缘生活:在唯心净土里,或早或晚;或和好人相处,或遇坏人;或在寒冷乃至酷热的环境中,善与不善的因缘里,我们都能随缘生活。

3.随心自在:在唯心净土里,如观世音菩萨的观自在一样:观人自在,不管与任何人相处都很自在;观事自在,遇到任何事情都能自在;观境自在,对一切境界都能自在;观理自在,对一切道理都能通达自在;观时自在,任何时刻都能自在,安住在唯心净土的自在中。

4.随喜而作:在唯心净土里工作,每一个人都抱著欢喜、快乐的心情工作,自然安然愉悦,不会苦恼计较。

参 佛光净土

一、人间佛教的佛光净土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佛教,佛陀在各种经论中一直强调:我是众中的一个。《维摩诘经》说佛国、佛土在众生身上求,离开了众生,就没有佛,离开了群众去求道,是没有道可求的。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所以,我们想要成佛,必须在人道磨练、修行,因为只有人才能成佛,其他诸道中是无法成就佛道的。

我们从《法华经》和《阿含经》中都可以看到赞叹人身难得以及人间可贵的譬喻,既然人间是如此的重要,为什么我们要将希望寄托于未来的净土,而不把目前的世间转化为安和乐利的人间净土呢?我们为什么要追求不可知的未来,而不去落实现实国土的身心净化呢?

人间佛教的佛光净土是当生成就的净土,人间佛教的佛光净土认为入世重于出世,生活重于生死,利他重于自利,普济重于独修;佛光净土不仅承继传统,而且适合时代朝流,更是未来的光明,人间的佛国,因为在佛光净土里的大众懂得把握因缘,深信自己生存的世间就是佛光净土!

二、佛光净土的思想

1.持五乘共法是佛光净土的思想:在佛教的五乘中,人天乘的佛教重于入世,声闻缘觉乘的佛教重于出世。而佛光净土是具有人天乘入世的精神和声闻缘觉乘出世的思想。佛光净土是以菩萨为目标,自利利他,自度度人,自觉觉人。因此,五乘佛法的调和,也就是佛光净土的思想。

2.守五戒十善是佛光净土的思想:如果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能奉持五戒,这个国家必定是个大家理想中的净土。因为五戒的不杀生,不侵犯他人,尊重他人生命,生命也就能自由、长寿;不偷盗,不侵犯他人财产,财富也就自然会增加;不邪淫,不侵犯他人的身体、名节,家庭也就能和谐安乐;不妄语,不侵犯他人的名誉、信用,社会自然就没有纷争;不饮酒,对自己的身体、智慧不去伤害,身心也就能得到健康。十善是五戒的扩大,只要大家一起受持五戒十善,天下自然太平和乐。

3.发四无量心是佛光净土的思想: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佛教要我们慈悲,因为慈悲能受到每个人的尊重,慈悲能降伏人心,让大家心悦诚服;佛教富有喜乐的性格、欢喜的精神,在佛光净土里面,到处散布著欢喜的种子,因此大家在佛法中过著幸福美满的日子。另外,佛光净土是讲求牺牲和奉献,因此利他的性格和慈悲喜舍的精神是佛光净土的主要内容。

4.修六度四摄是佛光净土的思想:布施有多种,有语言的布施、有容貌的布施、有内心随喜的布施等等,在一个法治的国家,奉公守法就是持戒;彼此忍让,使社会井然有序就是忍辱;对工作认真负责,不苟且,精益求精是精进的表现;凡事从容不迫、不计较就是一种禅定的功夫;处众圆融,懂得运用方法表现智慧就是生活中的六度。另外,四摄中的赞美、鼓励、欢喜的布施结缘,给人帮助,给人方便和多为他人著想,都是佛光净土中普利大众的基本思想。

5.信因缘果报是佛光净土的思想:在任何时刻,我们都要怀著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因缘,感谢大众成就我,因为懂得感恩,才能享受富足的人生。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谁也逃不了因果业报,尤其是人间佛教的佛法,应该建设人人有因果的观念,如此,社会就不必要警察来维持治安,因为因果就是自己法律的准则。

6.行禅净中道是佛光净土的思想:禅净、中道是佛光净土的主要内容。说到禅,历代的祖师们,参禅都不求成佛,只求开悟。在人间悟道以后,当下的生活能够解脱,能够安住身心,能够获得身心的自在,明心见性也就满足了,所以禅者是最有人间性了。

净土也是一样,净土行人希望求生净土,也是要现世念佛,念佛功夫不够,是无法往生的,所以把现实的世界做为立足点,老实念佛、修持,别无捷径。尤其对现代家庭,对忙乱的社会人生,净土是安定我们身心的良方。假如能够禅净双修,更能契合人间佛教的思想。

中道思想里的空有融合智慧,可以直接契入世间的实相,有了中道的般若智慧,就能在现世生活中幸福快乐。

所以,佛光净土的思想是:

1.持五乘共法是人间佛教

2.守五戒十善是人间佛教

3.发四无量心是人间佛教

4.修六度四摄是人间佛教

5.信因缘果报是人间佛教

6.行禅净中道是人间佛教

如果人人都能依此修学,人间即净土,净土就在人间,这就是人间佛教的佛光净土。

更新于:9个月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