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时间序列的修学:禅定中那些自动浮现的念头
在禅定的初始阶段,修学者可以主动约束自己的念头,渐次深入,在“我”的牵系逐渐淡泊之后,“无我”的觉性会觉察到有些念头是自动浮现的,这些念头有些是具有形象的,有些是没有形象的,有些可能比较“熟悉”,有些却非常“陌生”。这些念头不是由于“我”的主动回忆而浮现,甚至超越了“我”的现实理解能力。
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我们平时总是觉得我们是独立自主的,我们有自由选择和自由决定的能力,其实在这个阶段就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心灵中有很多内容并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这些内容本身具有自主性,这些自主内容的呈现,先于“我”的决定。或者说,这些内容形成了“我”的意识的前提,不但成为“我”的意识的深层构成要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的意识的选择和决定方向,甚至使“我”的意识仅仅成为这些深沉内容的工具。由此来看,人的自由就是非常有限的,选择和决定的真实能力其实是很小的,特别是在“我”的选择和决定仅仅是一种被动工具的时候。
“我”的意识的主动能力、那些先于意识的自主呈现的内容,二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也就是自由与命运的关系。所谓“先于意识的主动呈现”,是一种方便的说法,因为这些内容其实是超越时间序列的,从宗教立场看,这些内容的呈现,或者也可以叫做发生,是包含过去、现在、未来在内的正在进行时,共同与“我”当下的意识相伴而行。在禅定结束后的现实生活中,有时会发现多少天以后发生的某一事件、场景,只不过是以前禅定中出现的某一情境的重现。
这个“先于我的意识的内容”,正是业力。它决定了一个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某种禀性,决定了一个人进行选择、决定的倾向,甚至决定了一个人所面对的现实情境,并由此提前决定了一个人的自由范围。在禅定中既然可以觉察到这些内容是超越时间序列的、正在发生的,那就意味着业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不发生不存在的,这和我们平时囿于时间序列认为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可更改的认知是迥异的。修学者通过戒定慧三学,通过清净心、菩提功德,不仅可以减轻已有业力的果报,而且可以减轻业力本身。这就意味着改变命运,拥有更大的自由。
在禅定修习中,“先于我的意识的那些内容”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最先呈现的往往是和“我的意识”最毗邻的内容,随着“我”的戒定慧诸行深入,“我的意识”在变化,禅定中“先于我的意识的那些内容”的呈现也在变化,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九次第定的灭受想定之前。
“先于我的意识的那些内容”,就是过去的、未来的“我”,与现在的“我”在时间序列中是相续的,在超越时间序列的情况下是一体而具的。这些“我”,在戒定慧修学过程中,在觉性中,在时空序列中,会呈现为三界中不同的有情生命、恒审思虑坚执于我的末那识、被末那识执著为我的阿赖耶识自证分。现在的“我”通过回小向大的大乘修学,功德逐渐及于诸我,以至实现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这就使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我”,也就是广义的众生,完成了解脱。这就是自度度人,自觉觉他的过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