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十四讲

大安法师 2024-04-25 08:07
简介 《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十四讲 好,这样我们就对于四十八大愿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只是非常简单,如果要把四十八大愿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地去讲的话,大概我们..

《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 第十四讲

好,这样我们就对于四十八大愿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只是非常简单,如果要把四十八大愿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地去讲的话,大概我们要讲十个课时都可以占用的了。所以为了还讲下面的,我们是非常简洁地来讲。那就通过这么一个非常简略的介绍,我们至少都能获得三个启发。

整个四十八大愿是阿弥陀佛愿心流现出来的,阿弥陀佛的愿心是什么?就是大慈悲心。首先是他的大悲心,对苦难众生悲以拔苦。所以你看第一愿、第二愿——国中无三恶道愿、不复更生恶道愿,就是对苦难众生——给他远离恐惧的一个安乐的底线。包括信乐永离女身愿,对女人这种苦难的众生,大悲心给她加持:你只要深信我的弥陀名号,就转女成男。这都是他大慈心的表现。再就是大慈心,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条件的大慈心。“慈”就给一切众生快乐,那你看这种快乐给予的是太究竟了。首先身相上给你快乐,像佛的那种颜色,像佛的相好光明;具足佛那样的六种神通、内证的功德;具足像佛那样的智慧、辩才,等等。最后让你成佛——“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给众生以究竟之大利。这是他大慈心的表达。

那么我们说一个菩萨发菩提心,他首先是以大慈悲心作为核心的。这种大慈悲心实际上是从般若的空性里面升华出来的;没有一种般若的空性,他是生起不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所以这个菩提心就包括般若。那有般若智慧、有慈悲心,他自然会流现种种善巧方便。所以智慧、慈悲和方便,构成了菩提心的三大要素。换句话来说,这四十八大愿就是大菩提心的一个高度的结晶。我们对菩提心总是讨论很多内涵、很多概念、很多的层次;那在净土法门,你只要理解四十八大愿,就把握了大菩提心的本质内涵——它的一切要素都在里面。那么这个大菩提心就有降伏一切烦恼、战胜一切魔军、引发自己无量性德、开发无有穷尽的悲智的力量,所以他就有强大的引导菩萨行的力量。所以四十八大愿就把一个大乘菩萨道——他的发心、他的愿、他的由愿导行、由行证果的全过程都在里面——含摄无疑。这个菩提心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法藏菩萨在五大劫的思惟当中,就把菩提心整个的内涵信息,透过四十八大愿的这样一个施设展示出来。由于把这个菩提心的本质内涵展示出来,九法界众生就得到拯救。

好,那么第二个启示,就是四十八大愿它提供了一种模式,我们叫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可以说是普法界的。现在我们学术界常常讲普世文化,普世文化只是限于地球——这个世间普遍、普世的一种价值。当然这也是基督教的一个概念——普世文化,我们学界都用得很普遍。普世文化还是非常狭小的,还是世间的东西;那么净土文化它提供的一种文化模式,是包含世间文明的模式,更包含着整个法界的模式。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界定为普法界文化模式。

那么这种普法界的文化模式,它是包含着一些终极价值观念的。比如我们看到:当一切往生者——哪怕是地狱的众生往生——一去西方极乐世界,从莲华一出来,就具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所有的往生者没有形貌美丑的差异,一切资生用具都平等。它这些反应了什么?反应了一个大平等的观念,是不是?那么我们这个世间,也是把平等作为地球文明的核心价值,但人类社会在追求平等的过程当中,作为终极价值平等,往往这个不平等的来源和现实还没有办法铲除。甚至为了追求大平等、大平均的一种所谓的理想目标,他的手段、方法又是非常残忍。那么看一看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大平等的世界,它的手段、方法是高道德的,也是充满了大慈悲心的。这种平等的文化要素在西方净土处处展示,这就是阿弥陀佛由他大平等心里面流现大平等——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就是无量寿的一种表达。这个平等的价值观念,是我们一切众生心性当中本具的一种深层的文明原形。

那这种文明原形怎么把它表达出来?实际上是不能靠分别、执着表达出来的,这个平等是要从空性里面出来的。我们谈平等,平等是什么?“平等”是一相,一——一相——平等。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相,你的相貌都一样,你的资生用具、享乐都一样,你的六种神通都一样。它是一相,一相是什么?“一相”实际上是从无相里出来的,无相是从什么地方出来?是从空里面出来的。你只有空才无相,你无相才能一相,一相才能平等。现在我们人类社会为什么获得不了这个平等?是它的源头就没有摆正。所以他就在现象上进行铲平,实际上是铲不平的。因为它内涵没有大平等。大平等有他的大慈悲心、同体的东西在里面。如果你为了铲平——这个效果,在过程当中做得很残忍,很分别,本身就跟平等的精神背道而驰。这就是人类社会很多的悲剧所在。

再就是自由的观念。为什么四十八大愿常常讲,哪怕是好的东西——让你在那里无量寿,让你在那里得到资生用具的满足,让你在那里闻到各种法,但是它都随你自己的愿望,尊重每个个体自由选择的权利。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处处充满了这样的一个尊重,真正是把“礼敬诸佛”落到了实处。虽然往生者是从九法界里面出来,乃至从三恶道里面出来的,但是到了那里,都像尊重佛一样地尊重他。法藏菩萨虽然给予了众生好的东西,但好的东西也得看你愿意接受。希望你接受,你不愿意接受,还是恒顺众生。这种自由的价值,是对每个个体尊严的重视。

然后是一切众生离开我和我执的观念。“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处”和心是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是同处一心。这个“一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心——那种离开分别、对待的心。由这个心产生的这个净土的“处”,这个“处”它就能够真正做到高水平的和合——六和敬!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诸往生者没有冤家对头,见面非常欢喜,每个人相处水乳交融。和合的观念出自西方极乐世界对道德的尊重。实际上一切经济的行为、政治的行为、竞争的行为,西方极乐世界都没有,唯一的一桩事情就是修道、积功累德。他过的是一个修道的生活,所以他把无为的价值,把利他的价值看得最高。所以你看后面会谈到,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在每个七宝树下坐侍论道,来观察他方世界众生的情况怎么样,多么苦难,是不是得度的根机成熟。一旦成熟,马上观音、势至分身飞行过去,能够度化他过来。然后就辗转相劝,辗转度脱,辗转成佛,辗转度化众生:众生通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让他作佛,作佛之后他又到他方世界去度众生过来成佛,成佛的众生又去度众生,它就不断地辗转无尽。所以道德是西方极乐世界最高的价值。

然后西方极乐世界他的文化模式大自在——心能转物即成如来。都有如来的德性,心能转一切物,不被任何物所转。我们这里,众生为什么得到这种不自在,就是被外境的东西所紧紧地捆绑住,被这个我执捆绑住,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自在,我们蹉跎沉滞——都是障碍,很不开心。西方极乐世界它大自在,包括一切日常生活都是高科技——勉强用一个概念高科技。如果用一个概念,叫佛能。这个世界它一切都是:你念头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要什么就能得什么,想看什么就能看什么,想听什么就能听什么,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也不需要用语言。他都有他心通,每个人的念头都知道——念头和念头之间的交流。西方极乐世界区域很广大,但是你想跟哪个有缘的同修见面,念头一动,那个人俨然就在面前,你跟他谈话,好像促膝谈心。虽然他可能很远,但是好像就在面对面地交谈:它就有这么一个高科技。当然现在我们科技也在发展,据说一个手机,一看对方,好像图像就出来了。但还毕竟你得要有个中介,要有个机械性的东西。西方极乐世界念头解决一切。所以这些都是普法界文化模式的一些内涵。

如果我们进一步去做一些探讨的话——因为这是我们深层的、实相的一种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虽然我们疏离得很远,但一旦显发出来,我们会感觉到很亲切。这种很亲切的、深层的文化模式——这种普法界的东西,它对于我们世间是有启迪意义的。它是能够帮助我们的政治文明、经济文明、道德文明、生态环境,包括它的依正不二、心物一体,能提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最高哲学理念。要知道我们现在一切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现在这种排碳量的有增无减,这个气温这么高——温室效应,臭氧层的漏洞,这些它不是来自于外界。你总是认为是外境的问题,总是在外面搞一些操作——技术操作层面解决,是永远解决不了的。它来自于人类的内心,它来自我们内心的贪嗔痴——欲望的毒所显现出来的。所以为什么会提一个心理环保,你不从心理环保开始,外面的环保是搞不好的。这些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都能得到甚深的启示,乃至于你搞建筑、绘画、书法、音乐,里面都有最高的理念。但是理念呢,我们可能看得很简单,实际上很简单的就是最真理的。最真理的不是太多。

昨天讲那个治理国家的理念——夏、商、周三代这个圣王明君的禅让天下,十六字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虞舜给大禹的。他这样的一个遗嘱——十六个字,就是治理天下的奥秘。实际上是告诉这个大禹:天下是你心里变现出来的;你只要把你人心当中危险的欲望对治下去,把人心当中微细的道心显发出来。但怎么显发这个——抑恶扬善?你要惟精惟一,制心一处,在“一”里面得到性德——明德的展示。你在惟精惟一的过程当中,得到这个心性明德的体——就是那个“中”。“中”就是我们讲的中道的体性,换句话,在我们净土法门实际上就是无量寿——“妙湛总持不动尊”的无量寿。你把它保持住了,就自然有无量光,你的心如如不动,你的天下就太平了。你能做到这十六个字,就无为而治啊——“垂衣裳而天下治”。所以真正的真理奥妙不是需要那么多语言的。那么在《无量寿经》里面,在四十八大愿里面,是把普法界文化模式最高的理念传达给我们了。这是法藏菩萨五大劫的思惟提炼出来的,可以展示在各个领域当中,大家细心地去体会。

这四十八大愿再有一个启示,就是我们净业行人怎么样发愿?这四十八大愿就是作为我们净业行人发愿的参照坐标。虽然我们是发四弘誓愿的菩萨总愿,但对净业行人来说,那个通途的总愿还要具体到我们修净土法门的别愿。但这个别愿怎么发?四十八大愿就是我们发净土别愿的一个参照坐标。比如说,我们依据前面第十一愿——“正定必至涅槃愿”,知道第十一愿让一切众生得到大乘正定聚,得到大乘的佛果——是四十八愿的终极目标。所以顺应这样的一个终极目标,我们要发念佛往生成佛愿。念佛是干什么?是成佛的,不是求人天福报的,不是终止于化城的,所以一切声闻缘觉、一切权教的菩萨法、一切天人法,面对这一愿来说都是低劣之法。藏、通、别教的法都不能吸引我们去,更何况外道。如果一个念佛行人最后还去练*轮功了,那说明他就太糟糕了,他对四十八大愿一点都不了解。就等于他不要摩尼宝珠,去找一个毒糖葫芦吃一样的:是这么一种感觉。

这个念佛往生成佛的愿一旦从我们内心深处发出来之后,这本身就是菩提心——阿弥陀佛的菩提心转化成了我们的菩提心。如果要在这个娑婆世界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去成佛,可能我们心很怯弱——实际上也很难做得到。但是我发往生的愿——往生有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三愿的接引愿,我就有信心发这个愿。一去了是阿禆跋致,就是一生补处——快速成佛。第十八愿传达的:你只要信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就能往生,如果你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所以往生就非常纯粹的三个条件:只要你信、愿、持名。而且这里对你持名没有提很高的要求,没有说你一定要持到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他没有做这个要求,他只要求“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于是针对第十八愿,我们就发深信、切愿、持名的愿。“乃至十念”,我就平时每天早晨念十念——十口气念佛,阿弥陀佛也一定会来接引我。如果不能接引我,这一愿就是虚设的;但这一愿绝对不是虚设的。这一愿是彻底体现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尤其是苦难众生、根机陋劣的众生——的一个至极至悲的愿。

法藏菩萨要让所有的众生安稳地往生,这往生的门槛一定不能太高。不是像我们凡夫众生分别心:“我觉得那个地方很好,既然很好,我就要抬高门槛。什么门槛都没有,就让你去,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啊?”让你赚个便宜,心里不舒服,得到好处——越好越要你付出代价,这是世间人的行为、心里状态。阿弥陀佛是这样心里状态吗?阿弥陀佛是把一切众生看成他的子女——子女都在火宅里面,即将要被烧死,即将在苦海当中有灭顶之灾的时候,他能谈什么条件呢?佛伸手过去,你只要把手伸出来,他就把你拽出来。就是这么一个条件——只要你伸出手来,就把你拯救出来。难道你在水里挣扎,父母还说:“你现在给我下保证,以后一定给我完成好作业,我才把你救出来。”他会这样说吗?刻不容缓哪!不提任何要求啊,先把你救出来再说:是这么一个心。所以我们不能理解阿弥陀佛这种同体的悲心,我们就不能理解这个净土法门是怎样的威神愿力,是怎样的无条件地救度——要理解佛心

我们要修普贤十大愿王。修普贤十大愿王,最能圆满普贤十大愿王的地方实际上在哪儿?在西方极乐世界。“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那实际上这两句经文也就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普贤菩萨要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童子与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在于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得弥陀愿力第二十二愿的加持,能够让他快速圆满普贤十大愿王,能够让他在这个成佛的过程当中,不再经过一地一地的次第,能够顿然圆满,疾速成佛。

所以四十八大愿——我们要把自己摆进去。四十八大愿就是为我发的,四十八大愿就是根据我的根机,根据我的苦难,根据我的困境来发的。我们越没有办法拯救自己的时候——越无助的时候,就越是阿弥陀佛最有力量救助我的时候:是这么一种关系。如果我们自己都能够很自在,很逍遥——得到救度,法藏菩萨就比较放心了,就不需要这么急迫地发出这样的深誓重愿:“……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这一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他是把成佛这个大事因缘跟我们这些众生能不能得到利益——尤其往生成佛修行得圆满的利益——直接挂上钩的。法藏菩萨现在已经成佛了,这就表达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是真实的,每一愿都能兑现的,每一愿都产生了它的力量的。所以这里弥陀发愿之因,就包含着法藏菩萨圆成阿弥陀佛的果地上的威神力量:因中有果。所以四十八大愿是大乘菩萨道——一个无尽藏。阿弥陀佛的愿心也就是十方诸佛的愿心,也就是十方诸佛的大慈悲心,也就是大乘圆顿的菩提心全体内涵的展示。所以我们去体会、修大乘菩萨行,它的理念方法四十八愿里面都完整具足的。那么我们简单谈这三点启示,实际上启示是无量的。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第二届净土文化进修班  

更新于:7个月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