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檐yán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
每个人都有一副慈悲的心肠,大慈大悲的菩萨和屠夫、刽子手的本性并没有什么不同,世间到处都有一种合乎自然的真正妙趣,用心观世界,道无处不在,无处不显。金碧辉煌的豪宅和简陋的茅草屋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是个居处而已。所不同的是,人心常常被贪欲和私情所封闭,以至于错失了慈悲的胸怀和真正的情趣,虽然看起来只有咫尺的距离,结果已经相差千里之外了。
人是否活得有价值或活得快乐,不能取决于其地位的高低或财富的多寡,有的人衣食富足但精神生活匮乏,生活并不快乐并不幸福,也有的人位卑贫苦却活得安然闲适,自得其乐。真善美的纯朴情趣,会在富贵人家的高楼大厦中,也会在寒门蔽户中,并不会因为外在的相有差别而有所不同。
一个修养深厚的人,会懂得繁华到头终是空的道理,所以无论是住在高楼大厦还是简陋的茅草屋,对他来说都只是形式的不同,而无实质上的差别。如果贪得无厌,即使拥有金屋也还是不知满足。但对于真正清廉的人来说,什么样的环境也改变不了做人的原则。
古时候在广州石门有一个典故:
广州在晋代时还很偏僻,加之当时南方多瘴气,古人便视之为畏途。但又因为广州靠山临海,自古便盛产奇珍异宝,到这里来“捞一票”的人也大有人在。据《晋书·良吏传》记载,当时派到广州去当刺史的人很多都会去贪赃枉法,官府衙门贿赂公行,贪污成风。晋安帝时,朝廷欲革除岭南弊政,便派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吴隐之走马上任,路过广州三十里地的石门(在今天广东省南海县西北),这里有一泓清澄明澈的泉水,这泉水有个名字叫做“贪泉”,据说饮了贪泉泉水的人,即使是清廉之士,也会萌生贪欲,变成贪婪之人。吴隐之来到清泉边,深有感触道:“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然后酌泉而饮,喝完以后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shà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意思是说,自古相传,只要喝过贪泉之水的人,就会对财宝起贪婪之心;假如类似伯夷与叔齐这些自古相传的清廉节义之士,饮了贪泉之水,想来他们是绝不会失去清廉高洁的人品情操,改变纯良正直的本心的。
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我们都知道世间的大富大贵莫过于帝王的宝座了。可是,这兄弟俩却互相推让不想自己登宝座。孤竹君死后,按照遗嘱要叔齐继承王位,可是叔齐却坚决要让位于兄长伯夷。伯夷避而不受,出奔于外。叔齐仍不肯登位,也出走了,结果兄弟俩为了互相推让王位,都逃离了孤竹国。天底下最大的富贵他们竟然弃之如敝屣xǐ。吴隐之在诗的后二句中有深深的感叹,贪与廉取决于人精神境界的高下,与是否饮用贪泉之水并无关系,同时也是借伯夷叔齐自比,表明自己清廉为政的决心。
吴隐之本人后到了广州任职,操守清廉,日常菜谱不外乎是青菜加干而已。他手下的人为了讨好他,每次都给他去掉呈献上来,他毫不领情,还给他们予以处罚。由于他整饬chì纲纪,以身作则,广州风气大为改观。皇帝诏书嘉奖他“处可欲之地,而能不改其操,飨xiǎng惟错之富,而家人不易其服”,是一位难能可贵的清官。后来他离开广州北归,行囊萧萧,船舱空空。回到家中,薄地数亩,茅屋简陋。当时著名的将领刘裕赐赠给他车牛,并要为他建造住宅,都被他谢绝了。还是快快乐乐的住在茅草屋里,保持一生清廉,始终不渝,一代良吏,名垂青史。
所以有节之人以不贪为宝,以自律来实现自我的节制,杜绝并摈弃贪得无厌的欲望,持守自己的高洁人品,德能厚重便能智慧增长,也一定会助力于事业上的长足发展。而被贪欲和私念所封闭不能明心,便错失了真理妙趣,虽然很多时候一念之间看起来只有咫尺的距离,结果却是相差千里之外了,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注释]
人人有个大慈悲:人人都具有成佛的佛性。慈,能给他人带来快乐;悲,能消除他人的前苦。这是佛家语,《观无量寿经》有“佛心是大慈悲”指佛菩萨广大之慈悲。
维摩:梵语维摩诸简称,是印度大德居士,与释迦同时期人,辅佐佛主教化世人,被称为菩萨化身。
屠刽:屠,宰杀家畜的屠夫;刽,以执行罪犯死刑为专业的刽子手。但他们都同样具有佛性。
金屋:指富豪的住宅,建筑金碧辉煌。咫尽:极短的距离。咫,一咫是八寸。
更新于:2022-05-15 17:2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