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无量寿经释 第三讲

入门知识 2023-07-09 09:29
简介 黄念祖:无量寿经释 第三讲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叁讲| 接下来介绍︽无量寿经︾的玄义,採用︽华严︾的十门开启,讲经文之前是说明..

黄念祖:无量寿经释 第三讲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叁讲|

接下来介绍︽无量寿经︾的玄义,採用︽华严︾的十门开启,讲经文之前是说明全经概要,有两个用意,第一:让初学的人概略认识这部经,以提起听讲、读诵的兴趣。第二:由于玄义是讲经人的心得报告,久修的同参非常重视。

这次的玄义部份,因为李炳南老居士的眉註裡没有玄义,所以主要是参考黄念祖老居士的註解。黄老是夏莲居居士的传人,夏老会集此本之后,曾经多次宣讲,黄老每次均与会,非常熟悉此经。而且夏老居士讲经的资料与手稿都交给了黄老,并嘱附他为此经作註解。很可惜,这些手稿在***期间都被燬掉了。***之后,才允许个人修学,黄老居士凭记忆写出一本註解,︵就现在台湾流通的本子︶非常难得。他的玄义不仅可以见他的修学心得而且皆有所本。老居士的註解,可以说是集古今︽无量寿经︾註解之大成,引经据典资料丰富,非常值得参考。因为本经与︽华严经︾的关係特别深厚,夏老、黄老,以及莲池大师皆有此认识,所对本经玄义採取︽华严︾的十门开启,而不採取天台的五重玄义,其理在此。

十门开启就是分十个项目介绍全经的大要,分别是: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叁、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机。六、藏教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九、总释名题。十、正释经文。实际上,玄义是前九项,第十项是正式介绍经文。

一、教起因缘。

这一段分成两个要点:一是,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另是详明本经兴起之因缘。先说明前者。大教就是佛法,佛法为什么出现在世间,为什么出现在印度,这就是大教兴起的因缘。其次说明净土宗兴起的因缘。

应佛法不离因缘,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佛出现在世间,必定是该时该地,有一些众生的根基成熟了,佛要来帮助他,这个就是机感相应,众生有感,而佛就有应。佛法讲感应道交有四句:一、显感显应:显是明显,我们求佛菩萨保佑的心态和佛菩萨的保佑,都非常明显。二、显感冥应,我们求佛菩萨心态很明显,但佛菩萨暗中保佑,我们不能察觉。叁、冥感显应,举例说明,像是佛当年出现在世间,众生根机成熟了,但并不晓得要求佛,佛就示现在世间。众生是冥感,佛是显应。四、冥感冥应,感应都不明显,但确实感应道交。

佛当年出现在世间,是属于冥感显应。当时中国文化水準相当高,但比不上印度,当时印度人着重修禅定,有能力升欲界天、色界天、甚至无色界天。在中国,虽有孔子、老子、庄子,但还不及印度修行人。基于此塬因,降生在印度。譬如当时,中国人还不能完全接受六道轮迴的概念。但是在印度,几乎每个人都承认六道轮迴,因为修行人在襌定中亲自见到六道的情况。印度当时九十六种外道,可以清清楚楚说明六道的情况,却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六道怎么形成,也不知如何脱离六道。所在此情况之下,佛就不得不出现在世间,为根熟的众生解决问题。

﹁一切法不离因缘﹂一切法指世间法或出世间法。全部离不开因缘,即使佛讲︽法华︾、︽华严︾等大经也离不开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大教指整个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讲经叁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绝对不是单纯的,而是非常复杂的因缘。当时有缘份见到佛的人,有缘份听佛说法的人,乃至于叁千年后,我们这个小道场,每一位同修,还能够看到经典,过去生中跟诸佛菩萨生生世世都有缘份;没有缘份今天怎么会遇到﹖世尊的法呤且蝗f二千年,其中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以中国人记载,今年︵一九九○年︶是世尊灭度后的第叁千零十七年,一万二千年才过了叁千多年,后面还有九千年,九千年当中有人能听到佛法,听到佛的名号,见到佛菩萨的形象,过去生中与诸佛如来都有绿份,没有缘份绝定遇不到的。试想,这因缘真是无量啊!没有缘,佛就不出现在世间,所以出现在世间,就是无量因缘。

无量因缘归纳成一个总纲领,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华严经︾、︽法华︾所说的:﹁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此世间,一切诸佛出现在其他世界,都离不开此一因缘,都是为了这一椿大事,︽法华经︾云:﹁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就是为了帮助一切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佛知见纯正、正确,绝对没有错误,广大无边,全知全能。我们每一个人本来都是全知全能,可惜我们迷失了自己的本能,佛出现在世间的目的,无非是帮助我们恢復本能而已。

众生要有恢復本能的意愿,佛才能帮助。众生没有此意愿,不想恢復,,那么佛出现世间,就没有意义了。我们动了恢復本能的念头,就是显感,没动此念头,可是听到佛法,就动了这个头,这是冥感。我们有恢復本能的意念,但是自己还没发觉,佛菩萨知道了,知道我们有求觉、求正知正见、求恢復自性的意念,就有应,我们是冥感,佛是显应。如果确实没有求觉的意念,佛也会知道,佛就不来了,佛不度无缘之人。

﹁一﹂大事,佛法非常重视﹁一﹂字,一心不乱。︽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一真法界,一就是真,二就不真。我们六道凡夫,甚至于声闻、缘觉、权教菩萨,都不知道一心之可贵,不知道用一心,平常日用当中用的都是叁心二意。叁心二意就是经论常讲的八识,八识归纳起来就心意识。心是第八识,意是第七末那识,识是指的第六识,心、意、识叁者就是叁心。二意就是意根︵末那识︶和意识,第六识。权教以下全用叁心二意,而不晓得用一心,应知:一心是真心,一心是佛心,一心就是真如本性。可见得﹁一﹂字是佛门关键的字。如果我们用一心,现前的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一心能入能证,一真是所入、所证,可是,能所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能证的一心,就是所证的一真。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就是一心。

佛法十大宗派,无量法门裡,唯独净士宗,持名念佛,直接了当,修一心不乱。不像其他法门,转弯抹角,逐渐逐渐才转到一心不乱。此法门直接了当修一心不乱,因此比任何一个法门要简单、容易、稳当、快速。其快速程度,简直不能想像。︽无量寿经︾讲:十念一念都成功了,如此快速。可见得佛与众生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你一念转过来了,就成佛道了。为什么能这么快呢﹖佛说非常清楚,因为你本来是佛,就是一念迷,佛就变成众生,一念觉众生就变成佛。所以众生与佛,就在一念之间。从这裡认识一心的重要。

我们这一生想要成就,从今天开始,处事待人接物,通通要用一心,一就是真心,就是真铡;蛟S有人会问,我用招恼意待人,别人欺骗我,不是处处吃亏,处处上当吗﹖问得好像也有道理,可是你要不肯吃亏,不肯上当,就不能成佛。现在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吃亏上当呢﹖吃亏上当也不也不过是几十年而已,而所得的好处是永脱轮迴。好好算算帐,还是很划得来啊!所以不要怕吃亏上当,吃亏上当正是消业障;不肯吃亏、不肯上当的人,不能消除业障,而且天天还增长。认清就知道该怎么做。

﹁大事﹂是什么呢﹖实在讲,就是生死轮迴。世间的大事,无过于生死轮迴,佛经上说:﹁生死疲劳,最可怜﹂。佛若不来此世间,世间人永远无法法解决这个大事,世间人有本事升天,甚至可以升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但就是没办法出叁界。要真正觉悟生死事大,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可以以说都与佛有深厚的缘,生生世世接受佛菩萨的教导,为什么没能出叁界呢﹖﹖说老实话,就是疏忽了﹁生死﹂这两字,不重视生死大事。现在就看我们这这一生能不能觉悟,这一生如果还是看淡了生死两字,佛法修得再好,还是无无法超越,所以一定要看清楚、认清楚这一椿事,实在说,生死轮迴太可怕了了,没有比它更可怕的事,聪明人一看到这个字样,就警觉了。愚痴人死到临临头才害怕,就来不及了。要趁现在身体还健康,年岁还不大,提高警觉,办办这件大事|超越生死。换句话说,我们求的是永远不生不死,超越生死,了了生死,出轮迴。这确实是一大事因缘,世间没有人能够解决,没有方法能够够解决。佛有能力、有方法,他义不容辞,一定要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出现于世。这也是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以上是是︽法华经︾所说。 ︽华严︾云:﹁如来成等正觉,出兴于世,以十种无量无数因缘.....,唯欲众生开示佛知见故﹂,这段经文也是说明大事因缘和开示佛知见。︽华严︾是佛最初成道时所说,︽法华︾是佛教化众生最后所说,一前一后,互相照应,两部经所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华严︾是以﹁十﹂表法十不是数量,是代表无尽。十种无量无数因缘,就是无量无边的意思。无量因缘归纳起来,也像︽法华经︾上所说,就是为了一椿事。唯一的希望只有一个,就是希望一切众生,入佛知见。佛能开示,悟入就要靠我们自己。

﹁欲一切众生开明本心,同佛知见,成等正觉也﹂,知就是了知,明瞭通达一切法。见是正确无误的见解,我们现前的知见,都是错误的,佛经上讲的很明白:叫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不要相信自己的见解;可凡夫偏偏认为自己的看法、想法很正确,很能相信。为什么佛不要我们相信自己的见解呢﹖因为我们用叁心二意,以致于对于一切问题看法想法都错了。我们所想、所见,全是错解,接着就做错了.一切造作全都错了。错误的结果就是六道轮迴。我们天天在造六道轮迴,自作自受。轮迴不是天地之间自然存在的,也不是阎罗王造的更不是佛菩萨造的,而是自己造的,天天在造,不间断地造,自作自受。

佛知佛见所造的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华藏世界。真正离苦得乐,得大自在。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长寿,永远不衰、不死、不变,你要用真心,没有一样不如你的意啊!西方极乐世界人寿命之长,相貌之好,我们无法想像。我们今天想佛的相好,说是叁十二相,八十种好,这种相好在西方极乐世界认为是劣应身,并不够好。西方极乐世界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如是,所有一切往生的人,个个如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同佛寿命,同佛相好,依正庄严,无不同佛。因为他们用一心,是正知正见。我们用叁心二意,,是邪知邪见。

如果真正承认自己是邪知邪见就叫开悟。觉悟之后,就要修正知见。从一心修起,一心就是禅定,使自己心裡远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远离一切忧虑、牵挂,恢復到心地清净,这叫真正修行。应知,修行绝对不是知道很多经典,修行着重心地清净。得到清净心,再去接触经典,一接触就通达。不像现在研究经典这么辛苦,费尽了心思,都想不通。心清净之时,一接触就通达了。因为佛所说的一切经都是从清净心自然流露,我们心清净,与佛心无二,那么,佛所说的一切经,就等于自己说的一切经一样,自己所说,那有自己不懂的道理呢﹖

知道我们现在用妄心,用什么方法去妄心呢﹖不用它就行了。从今以后用真心,开明本心,同佛知见。只恢復清净心,就成佛,成等正觉。要记住,正等正觉就是心裡没有妄想,没有执着,没有烦恼。心裡还有妄想,还有执着,还有贪、瞋、痴、慢,这是凡夫,不是佛菩萨。所以修行要特别注重﹁断烦恼﹂,彻底捨掉烦恼和习气。本宗就用一向专念的方法。以说明大教的缘起,也就是四宏誓愿的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佛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所以出现在这个世间。

本经兴起因缘,亦復如是,经云:﹁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铡≈B语﹂,可见与︽华严︾︽法华︾,同为一大事因绿也。﹁大事因缘﹂四个字,在一切经裡很少讲到,︽法华经︾上有、︽华严经︾上有,︽无量寿经︾上也有,由此可知,这叁部经是平等的,一乘圆教,究竟圆满的大法。叁部经相较,本经文短,容易受持,︽法华经︾比本经长,︽华严︾更长。现代社会,大家工作非常忙碌,没有时间受持大经。本经的份量是恰当,不太长,也不算短,便于受持。而且受持本经无异于受持︽华严︾、︽法华︾。因为本经是华严、法华的精华,真正难得。﹁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如是﹂是指本经所说﹁利益安乐﹂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超过了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可说一真法界裡最繁华最好的地区。释迦牟尼佛亲自看到,佛不打诳语,绝对不欺骗我们,就是这个大事因缘。大事因缘虽然同︽华严︾、同︽法华︾,可是还要增上。前面两部经,是一般的大事因绿,此经是特殊的因缘。﹁说罩B语﹂,谛是谛实,帐钦恳,无一字一句虚假。佛说的是那些﹁罩B语﹂﹖就是这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字字句句是如来的罩B语。本经与︽华严︾、︽法华︾同为一大事因绿,而且更超出其上。

﹁疏钞云:﹃今但一心持名,那得不煺。此正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从此处能够看出此法门殊胜无比,教我们一心持名,就是持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若能一心持名,不必到西方极乐世界,才圆证叁不煺,现在真正发心,现在就证叁不煺,不可思议啊!所以莲池大师讲:﹁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自心就是一心,究竟成佛就是持名,所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呢﹖就是自心究竟成佛。

﹁若能谛信﹂,要紧处就在这一句,这一句是关键,就看你能不能真正的相信,谛是谛实,你是不是真实的相信。,果然真信,﹁何须遍歷叁乘﹂是次第修学,从声闻,小乘再进入大乘,大乘菩萨修学还有五十一个位次。﹁久经多劫﹂修学时间的长久,佛在经上一般说要修叁大阿僧祗劫,要修无量阿僧祗劫,︽华严︾上讲要修无量阿僧祗劫,才能修成,久经多劫,什么人要久经多劫修学呢﹖不相信此法门的人,要遍歷叁乘,久经多劫。真正相信此法门的人,﹁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本经的大事,的确不同于︽法华︾、︽华严︾。莲池大师给我们开示,只要一念,但凭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顿证无上菩提,不必再遶圈子。

我一再劝勉同修,一生依这一部经,是上上根人;念五经,就是中等根性的人;五经之外,还要念其他经论,就是下等根性的人。即使念五经,也要从无︽无量寿经︾念起,至少念满叁千遍,再念其他经论。根扎稳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了把握,再去涉猎其余经典。往生都没有把握,搞许多经典,简直是打閒叉,一定要有所警觉。

可见净宗,正是直指顿超之法。大家只知道禅宗是直指人心的顿超法门,不知道净土宗也是。不仅如此,净土宗的直指顿超,超越禅宗。唐朝圆澈禅师,定功很高,他能预先知道来生到那裡投胎,知道投胎的地点和父母。有这种能力;还是免不了轮迴。圆彻禅师的确不是普通人,他跟老朋友预约,投胎之后十二年,在西湖见面。我们认为他这种能力很不得了,可是出了叁界,依旧不免轮迴。他如果谛信念佛法门,他早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他也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分身无量,普度众生。苏东波是五祖戒禅师后身戒禅师是禅宗了不起的大德,但一转世转去作官,去享受人间富贵了。

念佛法门直指顿超,确实超越了禅宗。禅宗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如果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有煺转,经上说得很清楚,七地以前都有煺转,八地是不动地,八地菩萨才真正不煺转。

念佛法门,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什么是佛知见呢﹖就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若问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註解,所以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念了一部完整的︽无量寿经︾。再问这部︽无量寿经︾是什么意思﹖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无量寿经︾的註解。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我们今天叫︽大藏经︾︶,就是︽华严经︾的註解。这样说来,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全部的︽大藏经︾,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一法不漏,乃至十方叁世一切诸佛如来在十方世界教化一切众生所说一切法,也离不开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几个人知道这句佛号有这么大的功德,有这么深广的义理呢﹖

我们虽然天天念,也不知道。念得好像也不觉得有什么好处。塬因何在﹖就是念得不如法,不是一心称念,如法念是一心称念,本经告诉我们一心专念。念这句阿弥陀佛,同时还念其他的,打妄想,所以效果不彰。果然一心称念,效果功德不可思议,什么么样的罪障、业障,一句佛号通通消除了。拜八十八佛,拜梁皇忏,未必能够消得了你的业障,这句佛号绝对能消。怎么知道能消呢﹖娑婆世界越往后去,众生的罪障越重。到佛法将要灭尽的时候,是众生罪障极重的时候,佛所有的法门都失效了,都消不了业障,佛法灭了,到最后的一白年,只有︽无量寿经︾、阿弥陀佛还有效,这才晓得此经此法门功德、力量之大。所有一切法门消不了的业障,此法门能消,方知此法门不可思议。一心称念、一向专念最为重要,念佛的秘决: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裡告诉我们,连诵经、持咒、拜忏、做法会,全都是夹杂。

现在中国人烦恼比外国人重,因为人情重,有人情佛事。人情佛事就是夹杂,就是魔障啊!障碍你一心,障碍你专念。某处做法会,道友打电话来邀请,不去不好意思。就这个不好意思,毁了你道业,要好好想想,是希望这一生道业有成就呢﹖还是希望不失掉这些人。要这些人情,这一生往生就靠不住了。能够把这些人情暂时放在一边,先求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到驾慈航,再跟他们打交道。一定要知道,那些会妨害我们修道﹖妨害我们清净心,助长夹杂,这些全是魔障。要觉悟,要警觉。出家人魔障更多 ,你看看每天打电话来的、写信来的、来看法师的络绎不绝,全是魔障啊!倓虚老法师佛七开示,他很感慨的说:劝大家念佛,我自己念佛,念不到一串,打閒杂的就来了,我一天很少能够一心,把心定下来念一串念珠,一串是一百零八声。这不行,念了几声,人家就来找法师了,来看法师了,有问 题请教了,通通都打閒杂。﹂

虽说是要捨己为人,但是捨己要有个程度,自己确实有能力往生,品位低下一点没有关係,不能捨到最后连往生去不成了,还搞六道轮迴,那就太可惜了。捨己为人有一个限度,决定可以下下品往生,就可以牺牲一点,若连下下品都拿不到,就不能牺牲了。决定不能让此生空过。

佛以念佛心,入佛知见,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佛知佛见,何况经文讲得很清楚,十方如来都是念佛成佛的,净宗之兴起,正由此大事因缘也。佛讲净宗,讲︽无量寿经︾,正是为一椿大事,而且是这一椿大事的核心。佛所说的一切经,全是导引到这一核心。这一部经、这个法门、是佛度众生一生成佛的核心,才晓得这部经的重要。在一切经裡,真正认经本经的价值、功德、利益,才会认真发愿修学。这部经是我们学佛主修的经典,其余一切经典是辅助这部经。一定要辨别清楚正助。

下面第二段,详明本经兴起之因缘。本经兴起的因缘,无比殊胜。此处分五小段说明本经与起之因缘,第一小段是﹁称性极谈,如来正说﹂,所有大乘经典,都是如来称性而说,也就是从如来真如本性所流露,所以大乘经典叫究竟了义,圆满一乘,可是都没有达到极点。︽华严︾、︽法华︾,虽是如来称性而谈,没有达到极点。好像十四的月亮,虽然很亮但还有缺陷,没有很圆。︽华严︾、︽法华︾好比十四的月亮,本经好比十五的满月亮,称性而谈到了极处。﹁如来正说﹂佛出现在世间就要度一切众生。这是佛度众生的正说,其他一切经典是旁说。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绝对不是净土宗自夸自大。下面引经据典,说明这个事实。

第二段讲﹁叁根普被,圣凡齐收﹂此经虽是如来称性极谈,我们能不能修学呢﹖若不能修学,还不是空说而已。此经叁根普辈,利钝全收,只要能信,人人有份,这才能称为﹁极﹂谈。︽华严︾不能称极谈,就是因为法身大士以下的人不能修学。︽华严经︾说的对象,不是凡夫二乘,而是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以︽华严经︾虽称性但不圆满。本经连地狱众生都能度,到了极处。第叁段是讲﹁他力妙法,善护行人﹂,现前社会,妖魔鬼怪充斥世间,我们看到学佛的人很多,在国内、在外国,几乎每一个道场都可发现,总有几个很不正常。修此法门不会着魔,此法门诸佛菩萨护念、加持,非常难得,我们可以安心,安安稳稳的修学第四段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修学佛法要明心见性,此法门能不能明心见性呢﹖不但能,而且方法非常巧妙,比禅、教、密有过之而无不乃。最后一小段讲﹁大圣垂慈,特留此经﹂,大圣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佛法灭尽了,这一部经最后灭,其功德利益超过一切经,众生在罪障极重的时候,所有法门都失效,都不能对治,这部经还能够度他。可见这部经的功力,絻对不是其余经典能够相比的。


更新于:2023-07-09 09:2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