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奇才多皈佛:弘一大师谈做人十概略诀

佛教故事 2023-07-16 11:24
简介 引言:在中国近百年文化成长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

引言: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成长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乐律、精金石、善演艺而著名于世。

他是卓越的艺术家、教导家、思惟家、改革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出色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著名人士。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导、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情况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成长。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厚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弘一大师:做人十概略诀

余五十年来悛改迁善之事,其事甚多,弗成胜举。今且举十条为常人所不甚留意者,先与诸君言之。

(1)虚心。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又曰: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蘧伯玉为当时之圣人,彼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圣贤尚如斯虚心,我等可以贡高自满乎!

(2)慎独。吾等凡有所作所为,起念动心,佛菩萨甚至诸鬼神等,无不尽知尽见。若不时作如是想,自不敢率性妄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又引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数语为余所经常忆念不忘者也。

(3)宽厚。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贤处事,惟宽惟厚。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4)吃亏。前人云:我不识何等为正人,但看每事肯吃亏的就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就是。古时有圣人某临终,子孙请遗训,圣人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5)寡言。此事最为紧要。孔子云:驷不及舌,可畏哉!古训甚多,今不详录。

(6)不说人过。前人云:不时检束自己且不暇,岂有功夫检束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上数语,余常不敢忘。

(7)不文己过。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我众须知文过乃是最可耻之事。

(8)不覆己过。我等倘有搪突他人之处,即须发大忸捏,生大恐惧。发露陈谢,懊悔前愆。万弗成顾惜体面,隐忍不言,自诳自欺。

(9)闻谤不辩。前人云:何以息谤?曰:无辩。又云: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余三十年来屡次经验,深信此数语真实不虚。

(10)不嗔。嗔习最不易除。古贤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尽。但我等亦弗成不尽力对治也。《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自古奇才多皈佛弘一大师介绍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殷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成长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乐律、精金石、善演艺而著名于世。

他是卓越的艺术家、教导家、思惟家、改革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出色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著名人士。

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导、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情况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成长。

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法衣,但似乎他们的平生并未以果断的佛教崇奉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其实是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人人。

其它评价:

弘一大师,是二十文章惊国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残暴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真诚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获得大师一幅字为无尚光荣。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前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厚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学生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平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范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师长教师评价大师的平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人物生平

卒于福建省泉州市。原籍浙江平湖,从祖辈起移居天津。其父李筱楼是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的进士,当过吏部主事,后去官经商,先后创办了桐达等几家钱铺,挣得偌大一份家业,被人称为桐达李家。尤其难能宝贵的是,他乐善好施,设立义塾(供给免费教导),创立备济社,专事赈恤贫寒孤寡之人,施舍衣食棺木,有李善人的口碑。李筱楼晚年喜好内典(佛经),尤其耽爱禅。很显然,他的上行下效对儿辈(尤其是李叔同)影响极大。

童年时,李叔同常见僧人来家中诵经和拜忏,即与年纪相仿的侄儿李圣章以床罩做法衣,扮成和尚,口诵佛号。

他儿时的教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位姓刘的乳母,她常教李叔同背诵《名贤集》中的格言诗,如高头白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

虽只有八九岁光景,他居然能理解荣华尽头是悲哀的意思。

李叔同五岁失怙(父亲去世),十八岁时禀承母命与俞氏(津门茶商之女)娶亲。百日维新时,他赞同康、梁垂老中华非变法无以图存的主张,曾私刻一印:南海康君是吾师。是以在当局者眼中李叔同乃是不折不扣的逆党中人,他被迫携眷奉母,避祸于沪上。

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但因为校内新旧思惟相争激烈,校方禁止学生阅读莫部分杂志、报纸,激起学生的愤怒,与校方发生了冲突,蔡元培师长教师站在学生一边据理力争,但无效果,于是带领学生和积极教师毅然离开南洋公学,李叔同也在离开的学生之中。

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黉舍攻油画,同时进修音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表演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开创人之一。

1910年李叔同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黉舍图案科主任教员。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

1912年任《宁靖洋报》文艺编辑,兼管副刊及广告,并同柳亚子提议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同年10月《宁靖洋报》停刊,应聘任浙江两级师范黉舍音乐丹青教师。

191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美术主任教习。在教授教化中他提倡写生,开始应用人体模特,并在学生中组织洋画研究会、乐石社、宁社,倡导美育。

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云游温州、新城贝山、普陀、厦门、泉州、漳州等地讲律,并从事佛学南山律的撰著,另据余秋雨《寺院》,李叔同曾经居于五磊寺。抗日战斗爆发后,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艰苦于万一等语,表现了深挚的爱国情怀。

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前驱之一。他的绘画创作主要在削发以前;其后多作书法。因为战乱,作品大多散失。从留存的《自画像》、《素描头像》、《裸女》以及《水彩》、《佛画》等可窥见一斑。《自画像》估计是出国前所绘,画风细腻周密,神色描写细致入微,类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素描头像》是木炭画,手段简练而泼辣。《裸女》受其师黑田清辉影响,造型准确,色彩光鲜丰富,有些接近于印象主义,近看似不经意,远看晶莹明澈。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成长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乐律、精金石、善演艺而著名于世。   

书法是李叔同毕生的爱好,青年时致力于临碑。他的书法作品有《游艺》、《英勇精进》等。削发前的书体秀丽、挺健而潇洒;削发后则渐变为超逸、淡冶,晚年之作,愈加谨严、清白、平易、安详。李叔同的篆刻艺术,上追秦汉,近学皖派、浙派、西泠八家和吴熙载等,气息古厚,冲淡朴素,自辟门路。有《李庐印谱》、《晚清空印聚》存世。李叔同创作的《送别》也广为传唱。

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前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节表演的《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后来,他还曾主演独幕剧《生相怜》、《画家与其妹》和改编自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话剧《黑奴吁天录》。李叔同的表演在社会上反响极大。李叔同的戏剧活动虽如星光一闪,却照亮了中国话剧成长的途径,开启了中国话剧的帷幕。特别是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艺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感化。

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人人,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他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照样私塾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取为教材,他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三类。一是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哀祖国》、《大中华》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游》、《早秋》、《西湖》、《送别》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钟》、《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调优美,歌词琅琅,易于上口,是以传播很广,影响极大。  

李叔同是中国最早介绍西洋画常识的人,也是第一个聘请裸体模特教授教化的人

。他同教导家、作家夏丏尊合营编辑了《木刻版画集》。他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最早创作者和倡导者。他广泛引进西方的美术派别和艺术思潮,组织西洋画研究会,其撰写的《西洋美术史》、《欧洲文学之概观》、《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创下同时期国人研究之第一。他在黉舍美术课中竭尽全力地介绍西方美术成长史和代表性画家,使中国美术家第一次周全系统地懂得了世界美术大观。作为艺术教导家,他在浙江一师授课采用现代教导法,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音乐家。  

李叔同本人在西画上也卓有建树。他画过大量的素描、水粉画和油画。人们在今天仍能看到其炭笔素描《少女》、水彩《山茶花》、油画《祼女》和《自画像》等作品。更为宝贵的是,李叔同不仅大胆引入西方美术,而且十分重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技法,尤其善于将西洋画法与中国传统美术融为一体。他与学生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诗画合璧,图文并茂,为世人所称道。  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注视。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削发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这是残暴至极的平淡、雄壮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恰如他自我剖明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安静、冲逸之致也。   

李叔同的篆刻可谓独树一帜。他早年治印从秦汉入手,兼攻浙派。35岁那年入西泠印社。39岁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削发前,将生平篆刻作品和藏印赠与西泠印社。该社为之筑印冢并立碑以记其事。治英赏英论印,是终其平生不曾放弃的癖好。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提道:刀尾扁尖而平齐若锥状者,为朽人自意所创。锥形之刀,仅能刻白文,如以铁笔写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终不免砥砺之痕,不若以锥形刀刻白文能自然之天趣也。李叔同对印学的供献还表现在他对近代篆刻事业的弘扬上。他亲自提议成立了继西泠印社之后的又一印学团体乐石社,按期雅集,并编印印社作品集和史料汇编。这也是在近代篆刻史上领风气之先之事。  

李叔同的诗词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占领一席之地。他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引起文坛注视。客居上海时,他将以往所作诗词手录为《诗钟汇编初集》,在城南文社社友中传阅,后又结集《李庐诗钟》。削发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成书卷。个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削发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这些作品,经由过程艺术的手段表达了人们在相同际遇中大都邑发生的思惟情绪,曾经风靡一时,有的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弘一法师对联语也有浓厚兴趣,并有极高的鉴赏和创作水平。尤其是削发后,大师为各地寺院和缁素撰写的诸多嵌字联语,更表现出他的奇思妙想和深挚的艺术功底。他在宣传佛法导引终生佛化过程中,将联语这一形式作为劝工资善的巧好手段。他书写的那些内容深刻、极富哲理的名联,现也成为警示后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李叔同是我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前驱。接收了欧洲音乐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欧洲歌曲的现成曲调拿来,由他自己填写了新词。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曲调带着强烈的外来色彩,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诗词的韵调,这就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李叔同用这样的歌完成了启蒙者的历史义务。  

李叔同不仅是中国私塾乐歌最为出色的作者,而且较早留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私塾乐歌的题材。他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黉舍教授教化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个中的《祖国歌》,照样当时为数较少、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私塾乐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不久他东渡日本,进修西方音乐、美术、戏剧理论,主攻钢琴。曾创办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导功能。同时揭橥了《我的国》、《隋堤柳》等怀国忧民的乐歌。  

李叔同平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持续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顿挫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加上他具有较为周全的中西音乐文化教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是以,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常识分子爱好,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片子《初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

弘一大师对佛学的供献,主要表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弘一大师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弘一大师入佛初期,除了阅读僧人必读的经典,其进修博览而广纳。何况,他原是个对任何工作,除非不做,做就要做得卖力彻底的人。做了和尚,在佛学思惟方面,自然也得做出自己的特色。对此,林子青概括说: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惟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窍门。他对晋唐诸译的华严经都有精深的研究。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可以窥见其用心之一斑。弘一法师平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老是先摇一下,以免藏身个中的小虫被压死,其临终时曾要肄业生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被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  

中国佛教律学,故译有四大律,即《十诵律》、《四分律》、《摹诃借祗律》、《五分律》。为弘扬律学,弘一大师穷研《四分律》,花了4年时间,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此书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合为精心撰述的两大名著。

人物评价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小我,最遗世而自力的一小我。

张爱玲: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斯的谦卑。

夏丏尊:综师平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动慷慨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导者,为戒律精严之梵衲,而以倾慕西极,吉祥善逝。

李叔同师长教师生当乱世,在他历尽百劫之后,终于在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削发当了和尚,时年三十九岁。从此进入了他人生的第三阶段,就是丰子恺师长教师所说的爬上三层楼的阶段。他一削发即拜别尘凡的一切繁文缛节,并发誓:非佛经不书,非佛事不做,非佛语不说。受戒后持律极严,完全按照南山律宗的戒规:不作主持,不开大座,谢绝一切名闻利养,以戒为师,粗茶淡饭,过午不食,过起了孤云野鹤般的云水生涯。或如石友夏丐尊所形容的,从翩翩乱世佳公子,一变而为戒律精严之梵衲。这种变更,在常人看来认为弗成思议,甚至在心理上难以遭遇,而李叔同却以平常心澹定自然地完成转化,成了弘一法师。

李叔同师长教师削发后,选《南山律宗》作为化教制教的《圆教宗》,以心法为戒体。受戒后持律精严,护生戒杀,正行弘法。他选择了佛教宗派中最重建持的律宗。他不只深入研究,而且实践躬行,事实上他也最大程度地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观他平生行藏,无论是在俗时的交友,治学,育人,甚至他所从事的某一项专业,一经涉足便全身心投入,力争做得最好。可见,他平生做人切实其实是凡事卖力而严肃的他要学一样就像一样,做什么就像什么。李叔同师长教师僧腊二十四年,跟着他佛教典籍的问世和嘉言懿行的传播,在宗教界声誉日隆,一步一个脚印地步入了高僧之林。他从留学生、而艺术教导家、最后成为律宗高僧的弘一大师,其为人可谓残暴之极,归于平淡的典范。

所以,对于李叔同的削发,正如丰子恺在《我的师长教师李叔同》一文中所说李师长教师的放弃教导与艺术而修佛法,好比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不是可惜的,恰是可庆的。因为,无论他是所在。他自己就是一丛菊,一片霞,一轮月。一月当空,千潭齐印,澄淆定荡,各应其机,他的平生行谊,就是一部哲学大书,无字之经,不刊之典。他给后世留下的诗文、艺术、思惟和佛典,就如蓝田之玉和苎罗之纱,越是经由时间的磨砺越坚实,越是经由污水的冲刷越雪白。虽然李叔同与弘一法师,是两个完全不合的形象,但两个形象并不是截然断开。他值得我们尊敬和进修的,是他的多才多艺和卖力的精神。他平生做人确是凡事卖力而严肃的。他要学一样就要像一样,要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前人有话说:削发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马一浮曾有诗挽他说:苦行梵衲重,遗风艺苑思。自贴心是佛,常以戒为师,读此可谓如见其人。

师长教师走了,他的人格魅力还在,如风常拂,如月明澈。

更新于:2023-07-16 11:2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