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四、阿难的证得预流果

简介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栏目主要介绍: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

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全文在线阅读等内容,十八层地狱警示网劝..

阿难的证得预流果

林崇安教授

一、前言

佛陀的大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的舍利佛,「神通第一」的目揵连,「说法第一」的富楼那,以及「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等等。这些「第一」不外表示每人都是独一的,都各有特色,他们的开悟和证果的因缘当然也都不相同。但是他们的「基本工夫」都是一样的:佛陀时期,佛陀要求弟子们一方面遵守戒律,在行、住、坐、卧中,保持正念、正知,时时活在当下,处在身心轻安、内心喜悦的状态中,一方面听闻正法,如理思维。在这条件下,因而有许多弟子能在短时间内就体证真理,证得圣果。现在我们来谈谈阿难证得预流果的情形。

二、经中的记载

依据南传《相应部》蕴品83经的记载,有一天,富楼那尊者向刚受具足戒不久的阿难尊者说: 友阿难!执取故有我,非不执取。以执取何故有我,非不执取?以执取色故有我,非不执取。以执取受、想、行、识故有我,非不执取。

这意思是说,经由执取「色身」才会产生我执,不是不经由执取;经由执取「受」、「想」、「行」、「识」才会产生我执,不是不经由执取。这儿的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就是指个人的身和心。经由执取个人的身、心才会产生我执,不是不经由执取。所以,人的烦恼和痛苦其实不是来自外在,是来自对自己身心或五蕴的执取。为了易懂,富楼那尊者接着以譬喻来解说:

友阿难!譬如青年之男女而好装饰者,于清净之铜镜,及于明 澄之水钵,观察自己之面貌,以执取而见,非不执取。如是,友阿难!以执取色故有我,非不执取。以执取受、想、行、识故有我,非不执取。

这意思是说,譬如一位年青而喜好装扮的男孩或女孩,用铜镜或净水钵,来检查自己的容貌,将以执取之心来看着自己容貌的影像而不是没有执取。此时的阿难正是处于年青时期,对这譬喻所要表达的法义有很深的体悟,紧接着,富楼那尊者和阿难的问答如下:

「友阿难!于意云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友!是无常。」

「友阿难!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友!是无常。」

「友阿难!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友!是苦。」

「友阿难!以观见无常、苦而变易之法,得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友!不也。」

「友阿难!是故,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应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儿富楼那尊者指引阿难如实照见自己色身的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的无常和无我。受、想、行、识也是如此以正慧作如实观。阿难当下洞见真理(于法现观),证得了预流果的圣位,后来,阿难常常说:

具寿富留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于我等新参时,所饶益极多。彼教诫我等,以如是教诫,我由具寿富留那弥多罗尼子闻此说法,于法现观。

阿难经由譬喻证悟无我后,灭除了身见、戒禁取、怀疑,成为初果的圣者,为了报答富楼那,经常向出家众及在家众讲这个五蕴无我的譬喻和义理,做为对富楼那尊者的一种「真诚报恩」。听者如果依据这一教导,积极勤修正行,去证悟无我,就称作「随分报恩」。

三、譬喻的分析

富楼那尊者的铜镜和水钵的二个譬喻,其实有不同层面的甚深含意:

(1)铜镜所观察的是整体的人,是在身心上安立的人,这是假有的人,这人不是从自方存在,不是自性有。这是人无我。

(2)水钵的清澈水面,所观察出的是颜面上的细部,用以代表个别的内六处(眼、耳、鼻、舌、身、意)和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些眼等六处和色等五蕴也不是从自方存在,不是自性有。这是法无我。

阿难在富楼那尊者的指引下,以铜镜的譬喻体证人无我,以水钵的譬喻体证法无我。所以,禅修者在观察无我时,要体证人无我和法无我,才算究竟。禅修所破的「我」有粗细的层次:

A、破除实质有的我:色、受、想、行、识都不是我,我只是依于五蕴而安立之假有的我。

B、破除真实有的我:这个假有的我,不是表里如一,不是真实存在,就像镜中男女的影像一样,所以是真实有空。

C、破除自性有的我:这个假有的我,也不是从自方存在,就像镜中影像的一举一动,是取决于男女的一举一动,所以是自性空。

四、一些省思

有的人认为,所谓禅修,是在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坐着,保持禁语,隔绝世间干扰,把心沉淀下来。其实佛法的禅修,是包含戒、定、慧三学,缺一不可。戒学是把心规范在善的范围内,不做出干扰别人的行为;定学就是奢摩他(寂止),把心安住在身心的对象上,得到身心轻安;慧学就是毗婆舍那(内观),是听闻、思考和体悟佛法的义理,此中又以缘起无我的正见最为重要。

禅修是全天候的身心训练,没有禅堂内、禅堂外之分,也没有工作、休息之分。佛陀要求弟子们,将正念正知贯穿在所有的行住坐卧当中,从早到晚,贯穿一整天,如此就是经上所说的「若一日」,能够二天如此,就是经上所说的「若二日」,能够七天如此,就是经上所说的「若七日」。《念住经》上所说的「七日」内能够证到不还果或阿罗汉果,是在这种条件下所得到的。世尊时期的佛弟子们,每天都是这样的用功,也就是说,都已经俱备了基本的戒学、定学和闻所成慧,因而在听法时,许多条件够的弟子们当下就能止观双运,现观无我,证得初果。这并不是来自说法者当下的加持,而是来自听法者已有扎实的基本功夫。

今日,有的人参禅、念佛、修观,摄心一处,得到身心轻安,有了一点体悟,以为大彻大悟了,甚至以为顿悟成佛了,但是脑中毫无缘起无我的正见。这就好象,有人想去「涅槃城」,没有地图,也不知在何处,就兴冲冲的出发了,最后走到一个景致不错的地点,自认为是目的地了,怕别人不相信,就挂出一个招牌,写着「涅槃城」,并到处揽客,广招门徒,用以壮大声势,到处充满着「我执」。 佛陀时期,释尊和阿罗汉们,在印度不同的地方指导弟子们,每天傍晚说法,就是把修行的地图讲清楚,留下来的开示,就是今日幸存的《阿含经》,使我们有所依据,而不盲修瞎练。

五、结语

烦恼的灭除和果位的证得,都是顺着因果而来的:在「因位」的阶段,如果没有掌握缘起无我的正见,在「果位」的阶段,是不可能根除无明烦恼和灭苦的,这是今日禅修者所要留意的。(《人乘季刊》29卷,第2期,2007)

更新于:2023-08-07 13:3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