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光烈:僧侣在中国书法艺术上的贡献
田光烈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田光烈居士简介,田光烈居士讲座开示,田光烈经典语录
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田光烈居士简介_田光烈居士讲座开示_田光烈经典..
一、前言
书法离不开文字,文字的作用极为重要。《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二云:闲名身句语身所依止性所有字身,是谓文身。这就是说:文字是用来表达语句中某些概念的。佛家更把字分为字相和字义两方面。《字母释》云:世人但知彼字相,虽日用而未能解其义。如来说彼实义:如随字相而用之,则世间之文字也;若解实义,则出世陀罗尼文字也。
学佛的目的,是要学六度四摄度人度己的菩萨。菩萨如何学?一言以蔽之曰:不离世间法而修出世道。《华严经》云:不坏世间相,而成出世法。《法华经》云: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转引自《明僧传》卷五《释宝印传》)所谓治世语言资生业等者,佛家概括为五明。非五明不足以安立世间,故菩萨应于五明处学。《瑜伽师地论》卷十三云:云何五明处?谓内明处、医方明处、因明处、声明处、工业明处。又卷十五云:云何工业明处?谓于十二处略说工业所有妙智,名工业明处。何等十二工业明处耶?谓营农工业、商估工业、事王工业、书算计度数印工业音乐工业。既然书法与音乐同在十二工业明处范围之内。所以学佛的人,从事书法艺术,并不违背佛教。文益禅师开示云:古人道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何不且恁么会取。(引自黄庭坚《诸上座帖》)无漏法中当如此认取:在有漏法中,书法艺术也是佛事,这正如弘一法师所云:夫耽乐书术,增长放逸,佛所深诫。然研习之者能尽其美,以是书写佛典,流传于世,令诸众生欢喜受持,自利利他,同趣佛道,非无益也(《李息翁临古法书自序》)。无论出家比丘,或在家居七,佛弟子从事书法艺术者,均应以此为鹄的。
二、历代僧侣书法家概述
自东漠六朝隋唐以来,随着佛法的弘布,出众僧侣越来越多。寺庙中的高僧大德,多数人虽不能五明皆通,而从事工业明处中之书法艺术者,却代不乏人。下面我们自六朝迄近代就文献可徽,按时代先后,叙录僧侣书法家二百九十三人,以明僧侣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贡献。我国历代僧侣书法家,决不止此,实际上无文献可征,或虽有文献可徽,而为作者识见所不及者,或相倍蓰于此。拾遗补缺,将俟异日。
支道东晋高僧。字道林,本姓关氏,陈留人。梁慧皎全局僧传》卷四本传称:遁善草隶。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篇》说支公养马放鹤、优游山水。善草隶,文翰冠世。
康法识东晋高僧。梁慧皎《高僧传》卷四《竺道潜传》云:康法识亦有义学之誉,而以草隶知名。
康昕东晋高僧。前传又云:康法识尝遇康昕,昕自谓笔道遇识。识共昕各作王右军草,傍人窃以为货,莫之能识。又写众经见重。
于道邃东晋高僧。敦煌人。梁《高僧传》卷四本传称其学业高明,内外该览,善方药,美书札,洞诸殊俗,尤善谈论。
安慧则东晋高僧。未详氏族,少无恒性。梁《高僧传》卷十本传称其卓越异人,而工正书,善谈吐。后止洛阳大市寺,手自细书黄缣,写《大品》一部,合为一卷,字如小豆,而分明可识。凡十余本,以一本与汝南周仲智妻胡母氏供养。胡母过江,峦经自随。后为灾火所廷,仓卒不暇取经,悲泣懊恼。火熄后,仍于灰中得之,首轴颜色,一无亏损。于时同见闻者,莫不回邪改信。
法嵩晋、宋间高僧。生卒年不详。南梁庾肩吾《书品》列品下之下云:「遗迹见珍,余芳可折,诚以驱驰并驾,不远前修,而中权後殿,各尽其美。
僧岳晋、宋间高僧。生卒年不详。或谓岳道人,工书。庾肩吾《书品》列下之下,评语与前同。
释僧饶南朝宋高僧。建康人。出家止白马寺。梁《高僧传》卷十五 本传称其「善尺牍及杂伎,偏以音声著称,擅名於宋武之世。
释道照南朝宋高僧,姓翅,西平人。梁《高僧传》卷十五本传称其「少善尺牍,兼博经史。十八出家,止京师只洹寺。披览群典,以宣唱为业。音吐了亮,洗悟尘心,指事适时,言不孤发,独步於宋代之初。
释昙迁南朝齐高僧。姓支,本月支人,寓居建康。梁《高僧传》卷十五本传称其「笃好玄儒,游心佛义,善谈庄老,并注《十地》,又工正书。常布施题经。巧於转读,有无穷声询。梵制新奇,拔俗终古。彭城王义康、范哗、王昙首,并皆游押。释保志南朝梁高僧。梁《高僧传》卷十一本传称其「本姓朱,金城人。少出家,止京师道林寺。师事沙门僧俭为和尚,修习禅业齐建元中,稍见异迤。数日不食,亦无饥容。与人言始若难晓,後皆效验。时或赋诗,言如纤记。京土土庶皆敬事之。』俗呼「志公』。清《佩文斋书画谱》卷二十四引吴淑《江准异人录》云:「保公常为偈,大字书於版。其字皆小篆,体势完具。《新唐书、艺文志》谓保志尝撰《文字释训》三十卷。
释惠生南朝梁高僧。梁《高僧传》卷七《竺道生传》云:「近代又有释惠生者,亦止龙光寺。蔬食,善众经典,兼工车隶。时人以同寺相继,号曰大小二生也。
释慧生南朝梁高憎。唐道宣《续僧传》卷八《释僧乔传》云:「生本住湘川,学明经数,频御法座。少秉高操,慕安、汰之风规,而弊夹蔬食,终身不改。美丰姿,善草隶。
释僧若南朝梁高僧。梁《高僧传》卷九《释智秀传》云:「时冶城又有僧若、道乘,并当时令闻。若与兄僧璇,并善诸经及外书。若诵《法华》,工草隶。後为吴国僧正。
释洪偃南朝陈高僧。会稽山阴人。唐道宣《续僧传》卷九本传称其「闭志闲房,高尚其道。闲以寻湘阅史,广求多见。秋水春台,清文迥出,壮思云飞,英词锦烂。又善草隶,见称时俗。纤过芒叶,媚极银钩。故貌艺诗书号为四绝。当时英杰,皆推赏之。』
释慧朗北朝北齐高僧。北齐陇东王威《孝颂》云:「慧朗至能草隶,世人称「朗公书』者是也。(见祝嘉《书学史》一四七页」
释静蔼北朝北周高僧。姓郑氏,荣阳人也。唐道宣《续僧传》卷三十本传称其「风标俗誉,以温润知名。而神器夷简,卓然物表言必藻绩珠连,书亦草行相贯,高为世重,罕不华之。
释仙北朝北齐高僧,文宣帝时人。清孙星衍、邢澍《寰守访碑录》卷二载:《报德像碑》,燕州释仙正书。』清康有维《广艺舟双楫,十家第十五》云:「雅仆莫如释仙。』并把他列入正书各成一体的十大家之一。
安道壹北朝北周高僧。山东邹县小铁山《金刚般若经》摩崖,传为道壹所书。
释道常北朝北齐高僧。武成帝时人。宋赵明诚《金石录》载,北齐《关亮造像记》,河清元年(五六二年)北丘道常书。
释智永陈、隋间高僧。生平事谊详下节。
释智果隋高僧。会稽人。居永兴寺。为隋炀帚书《太子东巡颂》。大业时,以民间佛经多,令智果於东都内这场,撰诸经目,分别条贯,几十一种,工书铭石。唐张瓘《书断》卷中以智果隶、行、草书入能品。明杨慎《墨池琐录》云:「智果书台处不减古人,然时百僧气。』著《心成颂》一篇,分析字的结构,为时人所重。
释述隋高僧。唐张怀瓘《书断》卷下云:「僧述、僧特与智果并师智永,述困於肥钝。』
释特隋高僧。《书断》卷下云:「僧特与智果并师智永。特伤於瘦怯。』
释敬脱隋高僧。宋陈思《书小史》云:「善正书,能用大笔写方丈字,天然遒劲,不加修饰,当时谓之僧杰。』
释靖嵩隋高僧。俗姓张,涿郡固安人。道宣《续僧传》卷十二本传称嵩「性爱文藻,时擒诗颂。重复嘉尚林泉,每登践陟,子史篆隶,楷模於今。』
释慧颐隋、唐间高僧。俗姓李,荆州江陵人。道宣《续憎传》卷三本传称啧「文章词体颇预能流。草隶笔功,名流台府。每有官供胜集,必召而赴其中。公卿执纸,请书填赴。啧随纸赋笔,飞骤如风,藻蔚雄态,绮华丰富。故在所流著,耽玩极多,悬诸屏障,或铭座右。』
释智周隋、唐间高僧。字圆朗,俗姓赵。道宣《续僧传》卷二十三本传称其「得表一心,慈恻万类。穷通不易其虑,喜愠不形於色。崇尚先达,提奖後进。道俗闻望,咸取则焉。加以笃爱虫篆,尤工草隶。旁观图史,大善篇什。』
释慧龄唐初高僧。俗姓萧,特进宋公璃之兄子也。道宣《续僧传》卷三十八本传称其「颇怀篇什,尤能草隶。随笔所被,用为模楷。故经题寺额,咸推仰之。』
释支续唐初高僧。俗姓桑,蜀郡成都人。道宣《续僧传》卷十五本传称其「风采高峻,容止方复,言谈之际,机候变通。达外书,工草隶。时吐篇什,继美前修。』明曹学佺《蜀中高僧记》亦称释玄续「通达外书,工草隶,尝於寺中制碑铭。』
释辨才唐初高僧。俗姓袁,智永弟子。居越川永欣寺。王义之《兰亭》真迹,智永传辨才,辨才系梁贮之,後为萧翼诈伪所取。唐何延之《兰亭记》谓辨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每临永禅师之书,逼真乱本。
释智辨唐太宗时高僧。宋赵明诚《金石录》载:《唐泰州都督姜确碑》,贞观十九年(六四五年),僧智辨正书。
释怀仁唐太宗时高僧。居长安弘福寺。生平事谊详下节。
铎普昌唐高宗时高僧。《寰宇访碑录》卷三载:《内俟汶江县侯张阿难碑》,僧普昌正书,在陕西醴泉。
择仁基唐高宗时高僧。宋赵明诚《金石录》载:唐《平原寺台利塔铭》,僧仁基正书。
铎行满明赵蛹《石墨镌华》卷二载:唐《乙速孤昭祐碑》,苗神客撰,释行满书。评曰:「书亦劲健有法,然不及王知敬、赵模诸人。
释旷唐中宗时高僧。赵明诚《金石录》载:「唐《益州学馆庙堂记》,史焘撰,释旷正书。
释翘敬唐中宗时高脍。赵明诚《金石录》载:「唐《句容令岑公德政碑》,张景毓撰,释翘徽正书。』
释惠融唐代高僧。俗姓钱,长沙人,释怀素之伯祖。唐陆羽《怀素别传》云:「释惠融学欧阳汹书,世莫能辨,乡中呼为大钱师小钱。
释鉴真(六八八七六三年)扬州江阳县人,俗姓淳于。唐玄宗时高僧。「以戒律化诱,郁为一方宗首。他於天宝元年(七四二年)应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的请求,毅然发愿东渡日本。六次起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终於天宝十二年一七五三年」和随行弟子到达日本。时已双目失明,六十六岁了,他在日本十年,除弘傅佛法外,还在汉文学、医学、雕塑、绘画、建筑、书法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国书法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传入日本,至奈页时代,随着遣唐使的频繁往来,中国书法墨迹、摹本大量传入日本,日本书风也从此盛行。鉴真下但精於翰墨,还将大量的唐代写经传入日本,给日本的写经书法,敞了楷模。其中还有《王右军真迹行书》一帖,《小王真迹行书》三帖,兽入日本宫廷。日本在白凤与天平时代,皇室盛倡学习王右军书法,蔚为一代风气。日本书道,飘逸多姿,即植基於此。今日本所傅《御物丧乱帖》,为日本正仓院藏宝之一,铁画银钩,笔笔精到,在右军书法中,应列上乘,或即此时输入之物。当时日本学习王书,为书道主流。日本遣唐留学生也多学王书,王书真迹流人日本,自当成为学习书法之准绳。鉴真在扬州时,曾请经生写一切经三部。此次携赴日本的佛典,数量很多,日本写经顿有唐风,或即受此感染。鉴真对日本书道的推进,应是有功的。试观鉴真在日本营造的「唐招提寺』门颉,传为孝谦女王所书,即王右军书体,可见其崇尚之一斑(参考常住侠:《唐鉴真和尚与日本艺术》)。
释湛然:(七一七七八二年)唐玄宗时高憎。俗姓戚,世居普陵荆溪,号荆溪耸者。天宝、大历中累徽不就。晚居天台山国清寺,以宏法为已住,天台一派得以中兴。宋释赞宁《续僧传》卷六本传云:音佛灭度後,十有三世至龙树,始用文字广第一义谛。嗣其学者号法性宗三兀魏高齐间,有释慧文默而识之,授南岳思大师,由是有三观之学。洎智大师蔚然兴於天台,而其道益大。以教言之,则然乃龙树之裔孙也,智者之五世孙也,左溪朗公之法子也。』著有《法华择签》等书十余部。工书。唐吕总《续书评》论释湛然真行书云:「子云之後,难与比肩。明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五日:「释湛然师锺繇,工真、行,此见《衡岳碑》,亦无愧色。』
择大雅唐玄宗时高僧。《寰宇访碑录》卷三载:《镇军大将军吴文殁碑》,僧大雅集晋王羲之行书,俗称《半截碑》,在陕西长安。
释陵素(七三七七九九年)唐玄宗时高僧。平生行谊详下节。
释贞庆唐玄宗时高僧。赵明诚《金石录》载:「唐《太武皇帝驻马碑》,僧贞庆文并书。
释惠通唐玄宗时高僧。清《佩文斋书画谱》卷三十引《会稽志》云:「陈童谒禹庙序》释惠通分书。』
释温古唐玄宗时高僧。赵明诚《金石录》载:「唐《传菩萨戒颂》,杨仲昌撰,沙门温古行书。』《寰宇访碑录》卷三载:工会善寺景贤大师石塔记》,羊愉撰,僧温古行书。』
释智详唐玄宗时高僧。明赵崡《石墨镌华》卷四载:「唐《大德进法师塔铭》,陈光撰,僧智详书,在温国寺。论曰:「其书法亦是登善(褚遂豆)者。』
释重闰唐玄宗时高僧。赵明诚《金石录》载:「唐《右庶子于府君碑》,侄孺卿撰,沙门重闰八分书。』
释智谦唐玄宗时高僧。赵明诚《金石录》载:唐《故一切导师碑》,沙门智谦行书。
释行敦唐玄宗时高僧舍且和书谱》卷十一谓行敦「作行书仪刑羲之笔法,以书名於世。』论曰:「字画遒媚,富於绳墨,视王氏其犹得其门者。然羲之真行,论者谓入神品,正如庖丁之技,轮扁之断,手与心会,不容外人,岂学者步趋能要其至耶?故行敦之书,虽竭智力作意仿效,而骨气精神终不似真。後有集王羲之书十八家者,行敦乃其一。
释怀惮唐玄宗时高僧。明王世贞《弁州山人稿、续稿》云:《隆阐法师碑》,僧怀惮撰及书,颇亦能为其家言,笔法尤圆,微有《圣教》遗意。』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补遗》谓怀恽草书似怀素。』
释知至唐玄宗时高僧。俗姓彭,号初上禅师。清《佩文斋书画谱》卷三十引唐张说《蓝田法池寺二法堂赞序》云:释知至「善正书,擅锺、王品格。其点画婉秀,毫缕必见,如折稿荷磨文石,筋理洒飒,固非人力之所致也。中朝名士,山薮高尚,法流开胜,远近慕焉。
璋上人唐玄宗时高僧。唐岑参《岑嘉州诗》卷一《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云:「璋公不出院,群木闲深居。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余。挥毫散林鹊,研墨惊池鱼。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释遗则唐代高僧。俗姓长孙。宋释赞宁《续僧传》卷十本传云:「则弱不杂俗,恬恬终日而无所营。始从张怀瓘学草书,独尽笔妙。
释道钦唐代高僧。俗姓朱。居苏州径山。代宗大历二年(七六七年)至京。赐号曰国一禅师。明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五谓道钦「工书翰
清凉国师唐代高僧。越州会稽人。明宋濂《未刻集》云:「清凉国师得二王笔法,大历三年受诏入内译经。《摄山栖霞寺律大师碑》,国师所书。
释灵迅唐代宗时高僧。《寰宇访碑录》卷四载:《少林寺同光禅师塔铭》,郭浞撰,僧灵迅正书。
释道秀唐德宗时高僧。赵明诚《金石录》载:《唐观无量寿佛经》,建中三年(七八二年),比丘道秀正书。
释好真唐代高僧。会稽诸暨人。清《佩文斋书画谱》卷三十引《会稽志》云:《越州龙泉寺碑》,太和八年(八三四年)沙门好真篆额。
释法昭唐德宗时高僧。赵明诚《金石录》载:《唐观无量寿经》,贞元八年(七九二年)沙门法昭行书。
释义道唐德宗时高僧。清《佩文斋书画谱》卷三十引《金华志》云:「释义道,婺州金华观音寺僧,贞元十二年(七九六年)书《法华经》。』
释飞锡唐德宗时高僧。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云:《南岳智顗思大师颂》沙门飞锡撰并书。』
释契元唐宪宗时高僧。居苏州重玄寺。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六十《苏州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碑文》谓此碑「以华言唐文译释氏经典,自经品众佛号以降,字加金焉。』又云:「长庆三年(八二二年)冬作,太和三年(八二九年)春成,寺僧契元舍艺而书之。』
释潜瑾唐宪宗时高僧。宋郑樵《通志、金石略》载:「唐《李晟为国修寺碑》,僧潜瑾书,在凤翔府。』
释如展唐宪宗时高僧。与元横交游。唐元稹《元氏长庆集》卷八《悼僧如展》序云:「展公赋黄字十五韵,飞札相示。诗有句云:「紫毫飞札看犹湿,黄字新诗和未成。』又有《远安寺水亭诗》,序云公安县远安寺水亭有展公题壁。』
释文楚唐宪宗时高僧。《宣和书谱》卷十九谓文楚「性乐岑寂,惟喜作草书,学智永法,颠沛造次,不忘於怀,久而摆脱旧习,有自得之趣。』论其书云:「落笔轻清,无点俗气,飘飘若飞云之映素月,一见使人冷然有物外之兴,岂其书足以洗人之心如是耶?』
释云章唐穆宗时高僧。赵明诚《金石录》载:「唐《题东林寺影堂碑》阴,长庆三年(八二三年)李渤撰,僧云章正书。』
释钦造唐敬宗时高僧。《寰宇访碑录》卷四载:《光孝寺大悲陀罗尼幢》,何宥则造,僧钦造正书。』
释潭镜唐文宗时高僧。清《佩文斋书画谱》卷三十引《会稽志》云:《宁贲禅师塔铭》,太和五年(八三一年)沙门潭镜八分书额八字。』
释有邻唐文宗时高僧。赵明诚《金石录》载:「唐《天平军节度使厅记》,太和五年(八三一年)刘禹锡撰,沙门有邻八分书。
释无可唐代高僧。俗姓贾,范阳人。贾岛从弟。居天仙寺,有诗名。《寰宇访碑录》卷四载:《百塔寺耸胜经幢》,僧散川撰序,无可正书。又载《安国寺寂照和尚碑》,段成式撰,僧无可正书。
释云皋唐代高僧。俗姓谢,居东林寺。善书。赵明诚《金石录》载:「唐《东林寺白氏文集记》太和九年(八三五年),白居易撰,僧云皋正书。
释齐操唐文宗时高僧。《寰宇访碑录》卷四载:《大泉寺新三门记》姚谟撰,僧齐操行书。』明盛时泰《苍润轩碑跋》论曰:「观操所书,有《岳麓》遗意。
释建初唐文宗时高僧。《寰宇访碑录》卷四载:《大遍觉法师玄奘塔铭》,刘轲撰,僧建初行书。又载建初正书《慈恩寺基公塔铭》。明赵崡《石墨镌华》卷四评曰:「行草秀劲有法。』
释广利唐代高僧。唐吴融《唐英集、赠广利大师歌》云:三十年前识师初,正见把笔学草书。崩云落日千万状,随手变化生空虚。海北天南几回别,每见书踪传奇绝。近来兼解作歌诗,言语明快有气骨。』明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五云:「释广利大师工草书。』
献上人唐代高僧。与孟郊同时。工草书。唐孟郊《孟东野集、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诗》云:「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将书云霞片,直至清明巅。手中飞墨电,象外泻玄泉。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廻旋。骤书云雯雾,洗砚山晴鲜。忽怒画蛇虺,喷然生风烟。江人顾停笔,惊泪恐倾船。』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五亦谓「献上人工草书。
修上人唐代高僧。宋陈思《书苑菁华》载史邕《修公上人草书歌》云:「真踪草圣今古有,修公学得谁及否。古人今人一手书,师今书成在两手。书时须饮一斗酒,醉後扫成龙虎吼。张旭骨、怀秦筋,筋骨一时传斯人,斯人传得妙通神。攘臂纵横草复真,一身疑是两人身。』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五谓修上人「工草书。』
释义叶唐武宗时高僧。《寰宇访碑录》卷四载:《重修大像寺记》,沙门义叶行书。在陕西陇州。』
释敬思唐武宗时高僧。《寰宇访碑录》卷四载:《佛顶尊胜陀罗尼幢》沙门敬思正书。在陕西长安。』
释令洪唐武宗时高僧。《寰宇访碑录》卷四载:《天宁寺尊胜陀罗尼经》僧令洪行书。在浙江归安。又载:《安国寺尊胜陀罗尼经幢》沙门令洪正书。在浙江海宁。』
释常达唐代高僧。字文举。宋赞宁《续僧传》卷十六本传称其「允廸中和,克成戒法。专讲《南山律钞》,後求《涅槃》圆昔,《法华》止观,复通《阴符》《老》《庄》百家之书。其余分时之学,尽二王之笔迹。後方参禅,诸於宗极。』
释灵该唐德宗时高僧。《宣和书谱》卷二十曰:「释灵该会昌中以八分书称於时,手和笔调,亦可采论。』
释君长唐宣宗时高僧。《寰宇访碑录》卷四载:《岳林寺塔记》,僧君长撰并正书。在浙江奉化。』
释高闲唐代高僧。乌程人。宋赞宁《续僧传》卷三十《释匿修传云:释高闲宣宗重兴佛法,召入对御前草圣。遂赐紫衣,号十望大德闲常好将云川白紵书真草之踪,与人为学法焉。宋苇迪《广川书跋》卷八云:「闲之书不多存於世,其学出张颠,在唐得名甚显。』宋陈思《书小史》云:高闲善草书,师怀素,深穷体势。宋叶梦得《石林避暑录》卷三谓高闲书「神彩超逸,自为一家,盖得韩退之序,故其名益重。』
释鉴宗高闲弟子。前揭《高闲传》云:「弟子鉴宗,敕署无上大师。亦得闲之笔法。』
释继远唐懿宗时高僧。《寰宇访碑录》卷四载:《陀罗尼经幢》,沙门继远正书。在山东益都。』
释词浩唐僖宗时高僧。《寰宇访碑录》卷四载:《牛头寺陀罗尼经幢》,沙门词浩述并正书。在陕西威宁。』
释知常唐昭宗时高僧。《寰宇访碑录》卷四载:「唐《悯忠寺重藏舍利记》,僧南敍撰,知常正书。在直隶大兴。
释亚栖唐昭宗时高僧。洛阳人。《宣和书谱》卷十九谓亚捿「善作字,得张颠笔意。昭宗光化中,对殿庭草书,两赐紫袍,一时为之荣。元郑杓《衍极》卷四《古学篇》刘有定注,谓亚凄尝云:「凡书通即变,若执法不变,号为书奴。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二笔》云:「亚栖书开元寺壁,笔势浓郁,古帖有之,亦是晚唐奇迹。
释梦龟唐昭宗时高僧。《宣和书谱》卷十九云:梦龟「作颠草奇怪百出,虽未可语惊蛇飞鸟之迅,而笔力遗劲,亦自是一门之学。』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七十四《释可朋观梦龟草书诗》云:「画壮倒松横洞壑,点粗飞石落空虚。兴来乱抹亦成字,只恐张颠颠不如。
释怀浚唐昭宗时高僧。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谓怀浚「爱草书,或经或释或老,至於歌诗鄙琐之言,靡不集其笔端。』
释无作唐末高僧。俗姓司马,吴越姑苏人。字不用,号逍遥子。涉猎孔、老,博学能诗。隐於会稽四明山,钱缪召之不出。宋释赞宁《续僧传》卷三十本传谓作「善草隶,笔迹遒健,人多摹写成法。作不入尼寺,不谒公门,不修名剌,不趋时利,自号道遥子焉。』宋米芾《书史》云:「唐末人学欧书尤多,四明僧无作学真字八九分,行字肥弱用笔宽。又有七、八家,不远此僧。
释巧光唐时高僧。字登封,俗姓吴,永嘉人。唐史官左庶子兢之裔孙也。宋释赞宁《续僧传》卷三十本传称其「长於草隶。闻陆希声谪宦於豫章,光往谒之,苦祈其草法,而授其五指拨监诀。光书体当见这健,转腕廻笔,非常所知。乃西上,昭宗召对御杨前书,赐紫方袍。有文集,知音者所贵。出笔法,弟子从坏,温州僧正智琮,皆得墨诀。《宣和书谱》卷十九谓巧光「潜心草字,名重一时。观巧光墨迹,笔势遒健,虽未足以兴智永、怀素方驾,然亦自是一家法,为时所称。』
释崇简唐代高僧。工真行书。唐吕总《续书评》云:「释崇简临写逸少,时有乱真。
释玄达唐代高僧。俗姓胡,润州江宁人。唐释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谓释玄达「博翫文什,草、隶尤精。』
释道宏唐代高僧。俗姓靳,汴州雍丘人。前书谓宓刍道宏「顿工草、隶。
释元鼎唐代高僧。宋朱长文《墨池编》载:《唐怀素律师塔铭》,孙弟子元鼎书。』
释戒成唐代高僧。前书又载:《唐天竺寺新钟及楼记》,释戒成书。
释少纪唐代高僧。前书又载:《唐紫极宫钟铭》,沙门少纪书。
释温雅唐代高僧。前书又载:《唐珍畏和尚旌德碑》,沙门温雅书。
释藏知唐代高僧。前书又载:《唐无畏三藏碑》,沙门藏知篆。
释从谦唐代高僧。前书又载:《唐沐涧魏夫人庙碑》,僧从谦书。
释云睑唐代高僧。宋僧适之《金壶记》云:「唐末桂州草书崖,僧云睑学王生羲之书。』
释云轲唐代高僧。赵明诚《金石录》载:「唐《东林临坛大德塔铭》,弟子云轲书。在江州。』
释开秘唐代高僧。宋郑樵《通志、金石略》载:「唐河中府开元寺汾阳王像殿碑》,僧开秘书。』
释元雅唐代高僧。《宣和书谱》卷二云:「释元雅不载於传,好古喜学,於科斗、小篆,各为《千文》,以隶书识其侧。其科斗、小篆,笔意淳古,而隶书复俪然渐不恶。且隶书生於篆,而篆法又祖科斗,推本而言,则字字固有源流,不容妄作。元雅者既以隶而求篆,又缘篆而求科斗,则其知所本矣。』
释景云唐代高僧。前书卷十九云:景云「幼通经论,性识超悟,尤喜草法。初学张颠,久之精熟,有意外之妙。』论所书《将箴》云:「右盘右蹴,若浓云之兴,迅雷之发,使见者惊骇。斯盖不独形於字画之间,抑又见其写胸中之奇也。』
释昙林唐代高僧。前书又谓昙林「作小楷,下笔有力,一点画不妄作,然修整自持,正烦经生之品格高者。』论所书《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云:「累数干字,始终一律,不失行次,便於疾读。但恨拘窘法度,无飘然自得之态,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释回上人唐代高憎。明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五谓释上人「工书翰』。
泽惟则唐代高僧。前书又云:「释惟则工书翰。』
释支悟唐代高僧。唐吕总《续书评》评真、行书二十二人,中有释玄悟云:「骨气无双,回出时辈。』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五云:「释支悟,工八分、真、行,八分虽不逮韩(择木),亦僧中之杰耳。』
释惠顿唐代高僧。一作思顾。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五谓惠顾「工书翰。
释朗法唐代高僧。前书卷五谓朗法「工书翰。』
释惟嵩唐代高僧。前书卷五谓惟嵩「工书翰。』
会善寺僧唐代高僧。明都穆《金薤琳琅》载:《唐少林寺灵运禅师碑》,试大理评事崔琪撰,会善寺沙门行书而阙其名。』
释道松唐代高僧。清《佩文斋书画谱》卷三十引张衮《江湖新志》云:「观音大士木塔下有草书《心经》满壁,笔力遒健。末题云:「孟冬月比丘道松书。不记年岁,或云李唐僧书。』
释僧瑊唐代高僧。《寰宇访碑录》卷四载:《尊胜陀罗尼经幢》,僧碱正书,在浙江东阳。
释海觉海唐代高僧。前书又载《开元寺唐梵二体陀罗尼经幢》,沙门海觉海梵书,在陕西咸宁。
释彦修五代後梁高僧。明赵崡《石墨镌华》谓其草字诗,李丕绪刻之於石曰:「笔力遒劲,得张旭法。』明王世贞《法书苑》则谓「僧彦修与亚凄、巧光齐名,而书法如淮阴恶少年,风狂跳浪,俱非本色。』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云:「僧彦修草书,乾化时书,今碑在西安府儒学。』
释大空五代後梁开平时高僧。宋朱长文《墨池编》云:「万年寺《钟铭》释大空书。』
释师试五代周世宗时高僧。清曹溶《金石表》载:「後周《龙泉禅院记》,僧师试篆额,显德三年立。』
释贯休(八三二九一二、八十一岁)唐、五代时高僧。前蜀婺州兰溪人。字德隐,俗姓姜氏。宋释赞宁《续僧传》卷三十本传谓「休善小笔,得六法,长於水墨,形似之状可观。歌咏讽刺,霉隐存於教化,体调不下二李白、贺也。休能草圣,书迹好事者号曰姜体。初在荆州,成中令问其笔法,曰:「此事须登坛而授,诅可草草言之?成怒,递放黔中。後入蜀,王建礼遇之,号为禅月大师,又称得得和尚。』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称贯休善草书,时人此诸怀素云。有草书《千文帖》传世。诗集曰《西岳集》,亦行於世。
释昙域五代前蜀高僧。宋释赞宁《续僧传》卷三十《贯休传》谓休「出弟子昙域。戒学精徽,篆文雄健。重集许填《说文》,见行於蜀,有诗集,亚师之体也。』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其「工小篆,学李阳冰。
释齐己五代时高僧。俗姓胡,益阳人。宋释赞宁《续僧传》卷三十本传称其「秉节高亮,气貌劣陋。习学律仪,而性耽吟咏,气调清淡。颈有瘤涝,时号诗囊。华山隐士郑谷,诗相酬唱。卒有《白莲集》行於世,自号衡岳沙门。』《宣和书谱》卷十二石:释齐己「顿好吟咏,亦留心书翰,传布四方,人以其诗并传,逮今多有存者笔迹洒落,得行字法。』陈垣《释氏疑年录》卷五谓齐己「後唐长兴末卒,年七十三以上。
择晓峦五代前蜀高僧。一作楚峦。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晓峦「工草书,学张芝。』清吴任臣《十国春秋》谓「晓峦草书得张旭笔意,与昙域并称。
择梦归五代前蜀时高僧。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云:「匡山处士景焕与翰林学士欧阳炯联骑游成都应天寺,覩孙位画左壁天王,焕遂画右壁天王以对之。渤海叹重,为长歌以美之。继有草书僧梦归後至,因请书於廓壁。书画歌行,一日而就,成都人号为应天三绝。
释应之五代南唐高憎。宋马令《南唐书》云:「应之姓王斥,其先闽人。能文章,习柳氏笔法,以善书冠江左。」宋《苏魏公集》云:「应之江表名僧,善楷、隶,南唐中主、後主书体与之相烦。当时碑刻,多其写者,至今尽存。惟江宁府保宁寺《四注金刚经》兼备众体,尤为精笔。』《宣和书谱》云:「应之作行书,以文绢写进士沈崧《曲直不相人赋》,顿有骨气。
释梦英宋高僧。衡州人。师号宣义。效十八体书,尤工玉箸。尝至大梁,太宗召之帘前,赐紫服。往游终南山。当时名士如郭恕先、陈希夷、宋白、贾黄中之俦,皆以诗称述之。其後庐山僧颢彬学王、开右僧梦正学柳,浙东僧宛基学颜,亦为时人所称。明杨士奇云:梦英楷法一本柳诚悬,然骨气意度皆弱,不能及也。』明王世贞云:「英篆笔亦自整劲,正书出信本《皇甫君碑》,骨稍露耳。』明赵崡《石墨镌华》谓「英公正书第一,篆次之,分隶又次之。然其十八体书(指梦英所集十八体篆书《惠林诗》)多出臆测,与古不合。』书迹有《篆书千字文》、《篆书梦英十八体诗刻》、《说文偏旁字源并序》及《论十八体书》一篇。
释梦正学柳公权书。见称於时。见前。
释颢彬学王右军书。见称於时。见前。
释宛基学颜鲁公书。见称於时。见前。
释崇化宋太祖开宝时高僧。宋周密《癸辛杂识》云:「太庙街近城有古观音寺,开宝皇后命孙德元画西方净土,极奇古精妙,仅存半壁,僧崇化大师为之赞,书亦有法。
释道肯宋灵隐寺高僧。五代释梦英集十八体篆书《惠林诗》,莫庵道肯则广为三十二体篆书《金刚经》。所谓三十二体即:玉筋篆、奇字、大篆、小篆、上方大篆、坟书、穗书、倒薤篆、柳叶篆、芝英篆、转宿篆、垂露篆、垂云篆、碧落篆、龙爪篆、鸟迹篆、雕虫篆、科斗篆、鸟篆、鹄头篆、麟篆、鸾凤篆、龟书、龙书、剪刀篆、缨络篆、悬针篆、飞白篆、殳篆、金错篆、刘符书、钟鼎书二九八五年天津古籍书店根据明崇祯年虽版影印、《三十二篆体金刚经》,可供参考。)
释云胜宋太宗时高僧。明赵岫《石墨镌华》云:「宋译《三藏圣教序》,西域僧天息灾译,三藏太宗为序,云胜书。
释省钦宋代高僧。宋王禹侢《小畜集》云:「省钦善八分书,太宗召於殿上,书数行,得赐紫衣。
释正蒙宋代高僧。明赵崡《石墨镌华》云:「释正蒙书得诚悬法。』
释嗣端宋真宗时高僧。前书又云:「宋蓝田县修《夫子庙碑》,进士董储记,僧嗣端书分隶,深得唐人法,大中祥符四年立。』
八大山人(一六二六一七o五年、八十岁)明、清间高僧。江西南昌人,明太祖十六子宁王朱权后裔,小名夺。山人八岁能诗,少能悬腕作米家小楷,能冶印,尤善丹青。曾娴举子业,为诸生。十九岁明亡,南京失陷,遂剃度入奉新山为僧。不数年,竖拂为宗师,住山十数年,讲经,听众常百余人。旋又入道,晚年仍为儒士。或谓山人尝持《八大人觉经》,因号八大。八大山人四字,其书画题款,以草书联缀,似哭之、笑之,有哭笑不得之意。为僧后,常用字号顿多,皆有反清王朝之涵义。时慷慨啸歌,世以为狂。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人得之争藏并以为重。清张庚《画徽录》云:八大山人有仙才,隐于书画,书法有晋、唐风格。《清史稿》卷五百四有传。
释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年、四十九岁)明、清间高僧。广东番禺人。俗姓万,字阿字。年十六,抵雷峰依天然,年二十二、奉师命出山海关。三年乃归广州,住海幢寺。旋复北上,终归隐海幢。佛学修养甚深。亦善书,受其师天然影响,而致力于李北海,以少用方折之笔,故不免略趋圆熟。然低昂俯仰,亦自奕奕动人。
释光惊(一六三七一七二二年、八十六岁)明、清间高僧。广东番禺人。孝廉方国华次子。原名颛恺,字麟趾。邑诸生。父殁后,学佛于鼎湖山庆云寺。初名成惊,后从平阳字派,改光惊,号迹珊,或作迹山,别号东樵。晚栖大通寺。光惊出身于书香节行之家,中年为僧,精于佛学,诗文书画亦见誉于时。晚年作书,尤遒劲雄逸,老笔纵横,有颜鲁公晚年行草骨力古健之风姿。所作《侮竹》诗卷,自言用竹笔书,真沈着浑厚处,非一般毛笔所能力致。
个亭和尚明、清间高僧。浙江海盐人。俗姓陈,名梁,字则梁。自称散木子、又号命者山翁,亦称浣公。明亡后为僧。清吴修《昭代尺牍小传》称梁善书工诗。
忍头陀清初高僧。俗姓陶,名汝鼐,字仲调,号密庵。明亡、萝发鸿山,号忍头陀。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云:仲调诗古文有奇气,书法险劲,名动海内,有楚陶三绝之目。丽陀湖南宁乡人也,有《广西涯乐府》、《嚏古集》、《寄云楼集》、《褐玉堂集》、《嘉树堂集》行世。
释净伊清初高僧。浙江嘉兴人。俗姓丁,名元公,字原躬。布衣,晚为僧,名净伊,字愿庵。清吴修《昭代尺牍小传》云::元公工书、精缪篆。清朱彝耸《静志居思话》云:元公书书俱逸品,精缪篆,诗亦不层作庸熟语。
释一足清康熙年间高僧。号斯雹子。《湖南通志》云:一足康熙初来醴陵、卓锡云岩寺,善书、工诗。
释破门清康熙年间高僧。湖南衡州人。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云:师能诗善书,书法为湖南第一。又云:师临智永《千字文》,深入晋、唐闾奥,绝无近人蹊径,黄慎轩而后,不可多得。近人马宗霍《霎岳楼笔谈》云:破门和尚狂草,高处落笔,远处养势,怀素之嗣响也。
释道济清康熙年间高僧。字石涛,号清湘老人,又号大涤子,苦瓜和尚,瞎耸者。清张庚《徽画后录》,谓明楚藩后,莫详其由来。阮元所藏石公册,后有江都员炖题识,谓石涛于画后,往往钤靖江后人印。靖江王系明高皇伯兄南昌王孙守谦,石涛名若极,应是嗣王亨嘉嗣。清秦租永《桐阴论画》道济尤精分隶书。王大常云:大江之南,无出石师之右者。可谓推许之至矣。有《苦瓜和尚画语录》行世。《清史稿》卷五百四有传。
释超然清乾隆年间高僧。浙江海宁人。字友莲,号松溪,白马庙僧。原名张远。清蒋宝龄《墨林今话兰五:超然工书,学董文敏,藏其嘉帖最多,暇则临模,不肯缀管。人以缣素请者,必扁户为之,勿令窥视,故其书画,多有静妙之致。
释达受清代高僧。浙江海宁人。字六舟。蒋宝龄《墨林今话》云:六舟篆、隶、飞白、铁笔并妙,扬手尤精绝,能具务器全形,阴阳虚实,无不逼真。精鉴别古器及碑版之属,。阮太博以金石僧呼之。清梁章钜《椛联丛话》云:六舟精于金石、篆、隶之学,并工书画。
释印山清代高僧。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评印山真及行书能品上。
释道开清代高僧。清吴伟业《悔村诗话》云:道开能诗,兼善书画。
释可询清代高僧。湖北江夏人,号铁舟。清蒋宝龄《墨林今话》云:可询书近苏、米,烂然天真,慧趣自作。
释觉铭清代高僧。江苏青浦人。号静远。前书又云:觉铭书法有仆老之致。
释雪舫清代高僧。浙江余姚人。名觉堂。前书又云:雪舫工行车书。
释寄尘清代高僧。湖南湘乡人。前书又云:寄尘工书法。清袁枚赠诗曰:几笔银钧字,珠娘扇上皆。
释虚谷二八二三一八九六年,七十三岁一清代高僧。俗姓朱,名怀仁,别号倦鹤,又号紫阳山民。安徽歙县一或说江苏扬州)人。书画家。在太平军兴时出家。卖画为生。晚岁居上海城隍庙。书法和画一样,不受陈规拘束,行书下笔淋漓,富有独创性。书迹见《明清楹联》(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释竹禅二八二四一九oo年、七十六岁)清代高僧。俗姓王,四川梁山(今梁平)人,著名书画家。壮岁云游上海及大江南北,晚年归任梁山双桂堂方丈。擅画竹、石、人物,著有《画家三味》传世。书法独特,草书学怀素。并历时五十年创成九分禅字,与高僧含沏交谊甚厚。
释弘一(二八八o一九四二年、六十三岁)近代高僧。俗姓李,名叔同(别名甚多)。前半生驰名于艺术教育界,是我国最初出国学习西洋绘画、音乐、话剧,并以之传人国内的先驱者之一,中年出家后,又成为我国佛教律宗的高僧。自幼爱好书法、金石,对碑帖临摹,极端严格。晚年屏除一切,独出胸臆,造诣极深。其致书龙溪马海髯言书法、篆刻云:朽人于写字时,皆依西洋昼按图之原则,竭力配置调和全纸面之形状。于常人所注意之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致屏除,决不用心揣摹。故朽人所写之字,应作一张图案画观之,斯可矣。不唯写字,刻印亦然。盖全面调和,为法师始终信持之美术观点。所以他的书法蕴藉有味。就全幅看,许多字是互相亲和的,好比一堂谦恭温良的君子,不抗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就一个字看,疏处不嫌其疏,密处不嫌其密,只觉得每一画都落在最适当的位置,移动一丝一毫不得。再就一笔一画看,无不教人起充实之感,立体之感。有时有点像小孩子写的,那么天真,但一边是原始的,一边是纯熟的,这分别又显然可见。总括以上这些,就是所谓蕴藉。毫不矜才使气,意境含蓄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叶圣陶《弘一法师的书法》与《全面调和》载中国佛教协会编:《弘一法师》
三、僧侣书法家中之最有影响者
古代僧侣书法家中最有影响者,前有释智永、中有释怀仁,后有释怀素。
释智永南朝陈、隋间高僧。生卒年不详。会稽人,俗姓王,名法极。人称永禅师。冯武《书法正传》云:僧智永,右军七世孙,第五子徽之之后,与兄孝宾,俱舍家人道。永师远绍祖风,兼备诸体。所退笔头,置之大竹簏,簏受一石余,而簏皆满,取而痉之,号退笔冢。人来求书及请题顗者如市,昕居门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谓铁门限。其弟子之著名于书法者:有智果、释述、释特、辨才、虞世南等人。宋苏轼《东坡题跋》云:水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又云:水禅师欲存王氏典刑,以为百家法祖,故举用旧法,非不能出新意求变态也。然其意已逸于绳墨之外矣。明解缙《春雨杂述》云: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门。故自义、献而后,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清初梁嗽《评书帖》云:晋人后,智永圆劲秀拔,蕴藉浑穆,其去右军,如颜之于孔。
释智永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大历史贡献有二:一为发水字八法之旨趣,遂为隋唐学者宗匠,二为临集《千字文》,开后代书法家爱写《千字文》的风气。
关于水字八法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唐张怀璟《玉堂禁经、用笔法》云: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该于万字。二兀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云:永字之有八法,于中又为二十四法,通前共三十二势,使初学者下手运笔有昕依归。凡学书,必先学水字八法,学且熟,方可学二十四法。于此三十二势,习之既精,方可结构成字。如此,则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恪度矣。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二《永字八法》云:隋僧智永发其旨趣,授于虞秘监世南,自兹传授遂广彰焉。八法是崔、张、钟、王以来所传的笔法,为书家必由之径,是由智永发其旨趣,授虞世南,才广为流传的。八法具体广为流传的情况,元刘有定注郑杓《衍极》是这样叙述的:
隋释智永,羲之七世孙也,顿能傅其学。又亲受法于萧子云,虞世南亲见永师,故其法复传于唐焉。欧阳询得于世南,褚遂页亲师欧阳,或云虞、褚同师史陵,陵、隋人也。欧阳询传陆东之,东之及见永师,又世南之甥也。陆传子彦远,彦远传张旭。彦远,张之舅也。旭又得褚遂页余论,以授颜真卿、李阳冰、徐浩、韩混、邬彤、魏仲犀、韦玩、崔邈等二十余人。释怀素闻于邬彤,柳公权亦得之,其流实出于永师也。徐浩传子顼及皇甫阅。崔邈传褚长文,韩方明受法于寿及邈。皇甫阅传柳宗元、刘禹锡、刘归厚。归厚传侄纬、纬传权审、张丛、崔弘裕。弘裕、禹锡外孙也。弘裕传卢潜、潜传颖、颖传崔纡。柳宗元传房直温。有刘埴者,亦得一鳞半甲。
这说明隋、唐以来,关系书法艺术极大的水字八法二有时它代表整个书法的涵义),是由智永发其旨趣传授下来的,这是智永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伟大贡献。
其次是他临集《千宇犬》
《干字文》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指命给事郎周嗣兴,用一千个不同的字体编写的小册子。四字一句,对偶押韵,便于记诵。是我国封建时代学童的启蒙读物。相传智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三十年,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让人临习。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而且都是精品。宋米芾《海岳名言》云:智永临习《千文》,秀润圆劲,八面俱备。清何绍基《东洲单堂金石跋》云:智师《千文》,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
《千字文》自智永写本流传后,它的影响极为重大。一方面,学者们对《千字文》注释、续编或改编,诸如《千字文释义》、《千字文考略》、《续千字文》、《赓易千字文》之类,达数十种之多;一方面隋、唐以后书法家受其影响,形成了爱写《千字文》的风气。著名者唐代有欧阳询、褚遂良、裴行俭(真草二体)、赵模、孙过庭、欧阳通、张旭、释怀素(草书)、释高闲?释元雅、释贯休。五代有徐弦(篆书)。宋代有王著(《补永禅周散骑千字文》)、释梦英一篆书)、赵惟吉(真草二体)、周越一草书)、李唐卿(篆书)、文同、苏轼一草书)、黄庭坚一草书)、米芾一小楷)、吴说、宋徽宗(瘦金书)、宋高宗一真草二体)、宋孝宗(真草二体)、宋理宗、陈瑛(篆书)、释缘暨(草书)。元代有赵孟俯(六体)、管夫人(赵盂俯妻)、鲜于枢(草书)、班惟志、朱侯、揭溪斯一真草二体)、钱页右(四体)、吴志淳、周伯琦(四体)。明代有胡廷弦、文徽明(四体)、陈佑(小篆)。清代有王澍(五体)、孙凤居辑自太极以下一百三十体《千字文》,名曰《历朝圣贤篆书百体千文》(一九八五年沈阳古籍书店出版尤悔庵、周介庵鉴定本可供参考)。近代有张廉卿(楷书)二罩炳鳞(篆书)。此外许多大部丛书,还用《千字文》编号,其影之大,于此可见一斑。
释怀仁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贡献最大,次于智永者,为释怀仁01初唐高僧,太宗时居长安弘福寺,尝集王羲之行书为《大唐三藏圣教序》。序文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三藏法师翻译的佛经所撰写的。序中崇佛教为圣教、真教,说玄奘法师多怀贞敏、早悟三空,推崇他是法门领袖。后附支奘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当时王义之早巳逝世,因李世民酷爱王义之书法,遂由释怀仁按内容汇集羲之行书,勒石刻碑。因名《集王书圣教序碑》。周越《古今法书苑》云:唐文皇制《圣教序》,时都城诸释委弘福寺怀仁集右军行书勒石,累年方就。逸少真迹,戍萃其中。相传王羲之行书字迹,大都集摹于此碑。碑建于唐高宗成亨二年二(七二年)原碑现存陕西省博物馆碑林。康有为《赓艺舟双楫、余论第十九》云:《圣教序》唐僧怀仁所集右军书,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可称异才。
自怀仁《集王书圣教序》流行之后,唐、宋以来,凡习右军行书者,靡不以此为楷模。另一方面,自怀仁开集右军书之先河后,唱于和喁,继起者著名的有:唐玄宗时释大雅、集右军行书为《镇军大将军吴文残碑主见孙星衍、邢澍《寰宇访碑录》卷三)。唐代宗时,田名德集右军行书为《清净智慧观身经铭》。萧森撰并集王右军行书为《大唐京兆府美原县永仙观碑丫。唐文宗时,唐玄序集王右军行书为杨颖排纂删缀的《新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九八三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宋拓本;另一宋拓本清康熙商印宋荦旧藏,今藏故宫博物院)。北宋口口集王右军行书为《宋摩腾大汉灵异记碑》。宋释静万集右军书为《宋慈云寺碑主见明赵岖《石墨铄华》)。宋释怀则集王右军书为《摄山栖霞寺碑主见明王世贞《弁州山人稿》)等。古今集王右军书者十八家(见含旦和书谱》卷十一)之才。亦有集他家书者:如金人口口集柳公权书为《普照寺碑》。元人虞集有《集欧字碑》。于此可见怀仁对中国书法艺术史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释怀素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僧侣书法家中影响最大者为释怀素。唐代有两怀素:一为初唐京师恒济寺怀素,唐高祖武德七年周万岁通天二年(六二四六九七年、年七十四岁)南阳人,俗姓范,玄奘三藏法师之弟子,律宗东塔宗的创始人,为律学大师;二为藏真怀素,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德宗贞元十五年(七三七七九九年,年六十三岁。此据陈垣《释氏疑年录》)长沙人,俗姓钱,大历十才子诗人钱起之侄,为书法大师。两怀素相距百年,《全唐诗》、《全唐文》均误认为一,而《书史会要》等,更以书法大师之怀素、为律学大师之怀素,谓为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误也。此不可不辩。
书法大师怀素,唐代高僧。其自叙云: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顿好笔翰,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贱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二见《怀素自叙帖真迹》)自谓得草圣三昧。退笔堆积埋于山中,号曰笔冢。宋陈思《书小史》谓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顿好笔翰,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再三、盘板皆穿。吏部尚书韩陟见而贤之曰:此沙门札翰,当震宇宙大名。好饮酒,及酒酣兴发,虽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时人谓为醉僧。受笔法于金吾兵曹邬彤,邬彤谓怀秦曰:张旭长史尝私谓彤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凡草圣尽于此。颜鲁公尝问师曰:夫草书于师授之外,师有自得之乎?师曰: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尝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遇壁拆之路,二自然。
历代论怀书者甚多,今举其要者:唐吕总《续书评》云:怀素草书,授笔掣电,随手万变。董迫《广川书跋》卷八云:书法相传,至张颠后,则鲁公得尽于楷,怀素得尽于草。故鲁公谓以抂继颠,正以师承源流而论之也。然旭于草字则度绝绳墨,怀素则谨于法度。又云:当其手笔调和时,忘神定气,徐起而视,所向无前,故能回出唐诸子右。又云:怀素似不许右军得名太过,谓汉家聚兵,楚无人也。其与阮籍言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气亦略等矣。观李广射石、秦人扑虎,皆在气未失时,使心一改而气已栘,虽有勇决刚果,何施于用耶?怀素气成乎技者也!直视无前,而能坐收成功,天下至莫与争雄,其气盖一世久矣!故能终身不衰也。舍且和书谱》云:怀素精于翰墨,当时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窦皋、钱起之徒,举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为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人不以为过论。又评者谓张长史为颠,怀素为抂,以珏继颠,孰为不可?及其晚年益进,则复评其与张芝逐鹿,兹亦有加无已,故其学之者,亦若是也。又谓怀素草书,字字飞动,宛若有神。
宋憎大觉跋怀素书(佛说四十三罩经》云:师书妙绝今古,落笔纵横,挥毫电掣,怪雨狂风,随手变化,隐见莫测,较之(千文)、(自叙)、(圣母)诸书,更有清逸瘦劲通神之妙,如青莲花开向笔端,此亦书中第一义也,非师之廊然无圣,何能至此乎?
宋苏轼评怀素书云:此公能自誉,观者不以为过,信乎其书之功也。然其为人傥荡,本不求工,所以能工如此。如没人操舟,无意于济否?是以覆却万变,而举止自若,近乎有道者耶!(见(唐怀素草书食鱼帖跋》)
宋黄庭坚(山谷题跋)卷八云: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耳。不知与科斗、篆、隶同意。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二兀赵孟俯跋(唐怀素论书帖》云: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后人作草,皆随俗缴绕,不合古法,不识者以为奇,不满识者一笑。明项元汴亦云:此(识书)一帖,出规入矩,绝狂怪之形,要其合作处,若契二王,无一笔无来源。不知其肘下有神,皆以狂称之,殆亦非心会者。明王世贞《弁州山人稿》评怀素《千文》云:字字欲仙,笔笔欲飞。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云:素师书本昼法,类僧巨然。清梁献(评书帖)谓怀素草书,间参篆籀。吴云跋怀素《千文》亦云:素师此帖,笔笔从篆籀得来。高士奇跋怀素《自叙帖》云:唐怀紊书奇纵变化,超迈前古,其(自叙)一卷,尤为平生狂草,然细以理脉按之,仍不出于规矩法度也。王文治跋怀素《小草千字文》云:右军草圣之室,自唐以降,罕有能人及之者。颠张醉素皆从右军出,而加以狂在怒张,论者病之。然素师得右军淡处,独胜余子。右军草书无门可入,从素师淡处领取,殊为得门。此意董香光屡发之,惜知昔者希也。是帖晚年之作,纯以淡胜,展玩一过,令人矜躁顿忘。
怀素是佛门中继释智永之后,杰出的牢笼百代的大书法家。唐、宋、元、明迄于现代,学草书者,无不取法怀素。论其书者,亦不下数十百家。以上所举,仅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几种:说他的草书,源于二王者,有项元汴:说它出于篆籀者,有黄庭坚、梁嗽、吴云;说它本于画法者,有董其昌;说它不离魏、晋法度者,有赵孟俯;说他得右军淡处,而作可学王书之蹊径者,有董其昌、王文治;说他晚年的成就,可与草圣张芝逐鹿者,有舍且和书谱)。这些论点,见仁见智,虽各不同,大都从技艺着眼;涉及怀素的思想问题者有两家:一为苏轼,一为释大觉。二家说法虽异而其义则同。忘怀遗虑、率性任真,怀素书法之所以神妙也。
佛法自东汉传入之后,开始影响我国文化各个领域,书法家受其影响,送使我国书法艺术具有更浓厚的书卷气,和义趣幽渺的佛家思想的哲学品格。唐自禅宗兴盛之后,士大夫争谈禅悦,又以遗文得义、忘义了心相尚,书法家复受其影响,竞相以入于法而出于法相煽。所谓出于法者,犹禅之解缚去黏、、破执遣滞,以冀率性任真而明心见性也。
禅宗自六祖慧能以后,得其法而弘传者,有南岳怀让(公元六七七七四四年)与青原行思(?公元七四o年)二派,承其法者,又分五家七宗,禅学遂风偃全国。南岳怀让得法于曹溪之后,住衡山(在湖南长沙与衡州之间)般若寺(从前天台宗第二祖师慧思的道场)潜修,得马祖道一而创立洪州派。青原行思得法于曹溪,传其学于石头希迁(公元七oo七九o年),希迁于天宝初也到湖南衡山的南寺弘法。当时衡山的禅师如怀让等都很推重他,怀素稍后于南岳怀让与青原行思,正是两派禅学兴盛时代,他又是湖南长沙人,长沙正是两派禅法交相辉映的地带。此时此地的名流学者,犹抵掌嬉笑,争谈禅悦,况佛门弟子如怀素者乎?所以他《自叙》谓颇好笔翰者,是在经禅之暇。可见读经参禅是他的本色,而书法乃其余事。我们研究他的书法艺术思想,应该从他所从事的经禅中去参究。此中消息,惟苏轼与释大觉知之。
苏轼说怀素为人傥荡,本不求工,所以能工如此。如没人操舟,无意于济否?是以覆却万变,而举止自若,近于有道者耶。没人操舟之说,见于《庄子》。《达生篇》云: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心也),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没人之近于道者,在其忘怀遣虑,解缚息驰,心无妄念,意无矜系,生死沉沦无动于中,覆却万变而不得入其心,虽履于万仞之渊,而能游忍有余,逍遥自在,庄子谓之重内不重外,即注意内心的修养而不为外物所移,亦(逍遥游)之意也。东晋高僧支遁论《逍遥游》云:物物而不物于物,故逍然不我待,玄感不急而速,故遥然靡所不为,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游)。怀素由此意境而作书,故其书超迈。
其次:宋释大觉跋怀素草书(佛说四十二章经》云:此亦书中之第一义也,非师之廓然无圣,何以能至此乎?\廓然无圣一语,见宋释这原(景德传灯录)卷三:谓禅宗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于梁武帚普通八年十月一日至金陵,
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帚曰:何以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乘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三帝又问如何是圣缔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帚曰:对肤者谁?师曰:不识三芾不领悟。师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
这一则公案,须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云《金刚经》同参。〈金刚经〉云: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否?否也,世尊!不可以身相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从梁武帝与达磨租师的对话来看,梁武帝虽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但在达磨看来,他所作的都是小乘功德,小乘只知人空而不知法空,所以以身相执如来(梁武帚所谓圣,从语言文字执第一义,所谓法执也。《华严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如来法身无相,故言所说身相,即非身相。黄蘖禅师云:夫学道人,若欲得知要诀:但莫于心上著一物。佛真法身,犹如虚空。此谓法身即虚空,虚空即法身虚空与法身无异相,佛与众生无异相,生死与涅槃无异相,烦恼与菩提无异相,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也。二乘凡夫不知法空,于身相执如来,不见佛性,长沦生死。大乘先觉之人,悲心急切,为凡夫解黏去缚,遗疑破执,不惜作过激之语;达磨祖师云:廓然无圣,云门禅师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皆此慧也。《金刚经》又云: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摩,应知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李文会云:菩萨之心,心常空寂,无诸妄念,不生不减,不动不摇,即是清净心也。凡夫之心,无明起减,妄想颠倒,取舍、善恶、凡圣等见,是名浊乱心也。不应住色生心者,心若清净,即不被诸境惑乱也。黄蘖禅师云:心若清净,何假言说。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路,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你清净法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众生之心,本无一物,但以六尘竞起,物相遂生,烦恼炽盛。所谓无一切心者,即心上不著一物,不为外物所移,支遁所谓物物而不物于物也。《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凡夫被物转,菩萨能转物。如是转者,故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菩萨于佛如此,于法亦然。慧能大师《坛经》偈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读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著,长御白牛车。有无俱不著,即《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谓也(《坛经》原本云:能闻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开悟。)。南岳怀让禅师一系的马祖道一,在思想上主张触类是道,在实践上主张任心,讲究息业养神,任运自然,一切皆真,即发挥《金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义。这在《庄子》便是凡外重者必内拙,而主张重内不重外。在《楞严》便是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在支遁便是物物而不物于物。在达磨便是廓然无圣。在黄蘖便是莫于心上着一物。这些道理可归结为二语曰:忘怀遣虑、率性任心。这就是怀素从经禅中所得到的思想境界(吕澄先生指出:禅宗从道信以来,东山法门已经不是单纯的以《楞伽》为根据的了,他们的说法较前有了很大的变动,并遂渐扩大了禅法的范围。在藉教悟宗的经教部份,已经包括了《般若》、《维摩》、《法华》、《思益》、《华严》等经。慧能的思想也受了这种影响,不拘限于《楞伽》,而吸收了诸经的说法。(《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二二二二二三页)。从忘怀遣虑、率性任心的思想境界出发,在实践上所以他能创造出妙绝古今、牢笼百代的第一义书法艺术。他的草书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的存世书迹如《佛说四十二章经》、《自叙帖》、《论书帖》、《食鱼帖》、《千字文》、《东陵圣母帖》,《秋风辞》、《早春诗》、《自咏诗》、《寻道帖》、《贫道帖》等等,是祖国一份不可估量其价值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结语
以上略录历代僧侣书法家二百九十三人,大都是一代宗师,法门龙象,二六时中,修持精进。咸以暮鼓晨钟,青磬红鱼之暇,以余力从事外学:或妙彻三玄;或精通四子;或纷披风什,歌咏诅谣;或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并精于翰墨,踵事钟王,八法九势,铁画银钩。对中国书法艺术有特殊贡献者,除智永、陵仁、怀素三僧外;余或精意临习(有的学二王、有的学智永,有的学颠张狂素、有的学虞欧褚颜,有的学苏王米蔡,有的学松雪香光)方轨前秀;或摹刻字帖一如宋释希白)嘉惠后昆;或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如五代释贯休书,自成姜体,宋释政禅师喜求儿童字,观其纯气,导孩儿体,);或作蝇头细书一如宋释栖公于掌大小册中,写《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释法晖于一小经塔上,写《妙法莲花经》、《楞严经》、《维摩诘经》第十余部,不差毫末一;或善速书一如释敏传飞翰如蚕食叶,俄倾千字丫,或以书法入画(如释温日观以草法画葡萄);或作柳叶书一如元释明本);或作特大书(如明游僧于殿壁上作径数丈大字);或作左手书一如释道生能以左运笔如飞纸上,端楷超逸,有铁门限之风);或以竹笔作书(如明释光惊);或破陈规,匠心独运(如清末释虚谷);或创九分书(如释竹禅);或以西洋图案画作书(如释弘一)。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承学之士,各相慕习,风流所煽,至今不绝。历代僧侣书法家对中国书法艺术贡献之大,于此可见一斑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