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容:般若是成就佛果的妙法于生活中善巧观照
唐仲容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唐仲容居士简介,唐仲容居士讲座开示,唐仲容经典语录
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唐仲容居士简介_唐仲容居士讲座开示_唐仲容经典..
怎样才能成就伟大的菩提佛果?须知生般若智慧是达到目的必由途径。《大品般若经》云:般若所在之处,十方诸佛常在其中。如来契经多处所说,恐繁不赘。
般若智慧是什么?它就是观一切法皆如梦如幻、唯是心识所现的影像,这个认识就是正见,这个认识能力就是般若。依于如来所说的这个道理,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去认真观察,就是生起般若唯一可靠的方法,唯一通向佛果的通途。
何以见得观心识所现的影像就生般若,且是生般若的唯一方法?最可靠的证据就是《心经》的命名。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佛说观色即是空等的所以然,即是依观心识所现的影像而言,也就在显示般若法门。经内首言观自在菩萨之所以具高度的般若智慧,成为大自在的菩萨,主要是他能在一切生活中,观心现的影像所致。如云: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五十说五蕴云:观色如聚沫,观受如水泡,观想如阳焰,观行如芭蕉,观识如幻事。照见五蕴皆空,主要是以观识如幻事,一切皆如影像显现。
观人生宇宙的一切法皆是心识所现影像者,以什么事实的依据来显示以便证明呢?主要是以任何人晚上都会做的梦为准则。梦中所见,有浩瀚天宇,有荡荡平地,有巍巍高山,也有浩浩荡荡的江河海洋,还有草木鸟兽,人的种种苦乐感受,以及穷通寿夭祸夕旦福的种种际遇,更有了解这万象纷纭的境界的心识。这些现象从哪里来?它的本质是什么?一旦醒来,这些现象又到哪里去了?事实则是:现象不来(非有实法)而自来(宛然显现),现象不去(非有法灭)而自去(幻灭),来去随缘,毫无踪迹(以梦中无一实法生、无一实法灭为喻证明,一切诸法本来不生不灭)。唯除梦境中无疏所缘缘,无有情彼此增上能为损、益之外,现实的人生宇宙犹如梦境,也是心识所现的影像,有而非真,绝无实体,所以一切诸法或来、或去,皆无实作用。由梦境为证,可完全确定:梦中景象全是心识所现,白日所见,山河大地海洋,乃至草木鸟兽、人间万象,虽不胜数,但无论精神与物质的现象与关系如何错综复杂,一切都是心识现的影像,本质上讲,与梦境所现景象基本相同。只不过白天是大梦,是无数众生心识共同所现,与梦境只是做梦的一个人所现不同而已。《成唯识论》卷二在讲到同分有情之间现相关系时有云:虽诸有情所变各别,而相相似,处所无异,如众灯明,各遍似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譬如室内有很多盏灯,每盏灯所放的光都能遍照全屋,由于许多灯光无所障碍,互相容摄,所以看起来就象一个光一样。那么,如果拿走一盏灯,其灯及光虽然随之而去,但其余诸灯及光还在,所以看起来光的景象依然如故。人世间也是这样,死去了一人,他心识变现的境界虽不在此人间,而其余人的心识所现境界仍在原处(命根不断,界趣如故,相续显现),没有改变,亦如众灯明,正因为各遍似一,所以去一灯而无损于余灯及光,好象没有什么改变一样。
观一切有为法皆是心识所现的影像,由此能生般若智慧,乃克成无上菩提佛果,这是在现实生活中降伏烦恼去执离障缚的不可更改的必由方法。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宫中偈赞品颂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造者,即为一切都是心现的影像义。《解深密经》释尊告慈氏亦云: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 慈氏依之而绍继佛位。又在《分别瑜伽论》上告诸大菩萨:萨于定位,观影唯是心。(见《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六)同时在《大乘庄严经论》中说:体知离心无别物,由此即会心非有,智者了达二皆无,等住二无真法界。由此可见,诸佛先后展转相传的毫无变改的心法,即是观一切有为法皆是心识所现的影像。故人们若能对此方法善巧掌握,始终坚持,不生异解,定能成佛,真实不虚。
另外引教及证,如《金刚般若经》云: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经》亦云:若信一切法悉是佛法,不生惊怖,亦不疑惑,如是忍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讲一切法悉是佛法?这里是有秘密意趣的,并不是象一些不懂真正佛法的人所说的那样,那些人根据此类圣言,便生自见取见,胡说什么道教、婆罗门教、基督教等都是佛法,简直是胡说八道,残人慧命。要知道一切法悉是佛法者,主要是说,现象界的本身是动态的存在,有的唯是缘生如幻的、刹那不住的过程,所以依一切有为法的形成――即缘起观上讲,一切有为法全由心识之所变现,唯是心之现影而已。作此观者,就能通达一切有为法上悉有如幻所显的二空真如。所以才说一切法悉是佛法。有此认识就是正见,能作此观就生般若。详而言之,我们在现实的人生生活中,若贪嗔痴等烦恼现起时,随即提起心念,观一切都是心识现的影像,虽有而非真实,马上就能伏灭烦恼,以心转境,就能在烦恼境界现前时而生般若智慧,故云烦恼即菩提者,善顺正理。以此类推,若生老病死等苦现前时,即观一切都是心现的影像,犹如梦中的生老病死一样,真实的生死等是空非有,如幻的生死等是假而非实,若能远离执取,不起分别,则不见有生死等相可得,果能如是者,则马上众苦皆无,乐境现前,故说生死即涅槃者,真实不谬。《心经》云: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意谓:菩萨由于依无所得而得悟入诸法实际,故得名为真实菩萨――自觉觉他的有情。依于般若智慧常起观照,就能破除我法二执,而心无挂碍,证得自性涅槃。安住诸法真实理际,了知生老病死等全是幻相,有而非真,故能毫不畏惧,由斯远离实我实法的颠倒梦想,而能究竟获得无住大涅槃。故佛法常言当体即空与现法乐住。《心经》又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谓:依般若渐次修习乃至圆满,就能转八识成四智,而得彻底断除烦恼、所知二障,使得遍行、别境、善心所转染成净,相应自识亦转为净法,共成二十二法的菩提相应心品。转舍八识而为四智,每一智都有二十二清净心品,这样就是无上菩提的主要内容。所以,佛常说转依即解脱,而成为觉雄。如象《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讲的那样,若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处常起正观,比如见母亲时,随即认识到出生菩提花果的是实相般若;见父亲时,随即认识到长养菩提花果的是方便般若;见到内人(妻子)时,随即认识到佛菩萨所证得的大自在的无漏大法乐;见到女儿时,随即认识到佛菩萨的大慈大悲;见到儿子时,随即认识到佛菩萨所说二谛,皆是觉海等流;见到房舍时,随即认识到佛菩萨以所证得的真空胜义为宅舍,而恒安住于中,巍然不动;见到车马时,就认识到佛菩萨以无数方便神通自在之力,而善巧御众,共赴一乘彼岸;见到床座时,随即就认识到佛菩萨所证得的四静虑,是息除烦恼的具体表现。常如是观者,若寻思到自身唯识性相、相互融合,非一、亦非二,随即知道是中有为非有为、非无为,无为亦非无为、非有为(见《解深密经胜义谛相品》)的性相一如、真俗不二的一真法界。见到学佛者本人,随即认识到五蕴假合以为身,诸行无常,无有定法可得的我空、法空,而契入佛说的三法印。见到阿赖耶识内外四大所变的根身、器界,随即认识到这是但有幻相而无实体的大乘一实相印。既无实体,哪有什么实我、实法呢?而随即悟入《金刚经》所说的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同时见到事物相似相续、非断非常的运动规律,随即认识到无量众生虽无实我可得,但有各各前后相似相续、非断非常的如幻因果及自他差别,由此如幻因果,有情之间各有相互区别的幻我。对此幻我认真而彻底的觉悟,实质上就是佛。因为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称为佛。虽没有实我实法的觉者,但还是有幻我幻法、自他差别的觉者。故释迦佛初生人间即云:一切世间,唯我独尊。(见《佛本行集经》卷十)又于鹿野苑教授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时称:我即是佛,具一切智,寂静无漏,心得自在。汝等须来!当示汝法,教授于汝。(见《方广大庄严经转**品》卷十)由上可知一切法皆是佛法,惟独看你怎样认识。故六祖慧能亦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见《坛经般若品》
此中的法字,绝对只能当一切都是内因缘所生的事物――有为法讲。所谓皆是佛法者,也绝对只能以不离一切有为而证无为的意思上来理解。即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唯是心识所现的影像,虽有而非真,则必生智慧,无著菩萨在《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法品》中讲真如为第一义善,即有此义,绝不能当教法的法字理解。如某些徒有虚名而无实学的人说,耶稣教、回教、道教都是佛法,真如、本体、上帝、真主、梵天等都是一回事。那样就不知道佛法不共一切世间外道之处,把内法和外道混为一谈,大错而特错。你如果打着外道的旗帜讲外道法,虽知见不正确,但没有影响到佛教的思想路线和外在形象,也没有残害到初学佛者的慧命,如你行的人天善法的话,相对而言,还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你打着佛法的旗号,却不讲佛法;不讲还罢,却以外道思想来讲佛法,正是慈氏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多处提到的像似正法,无著菩萨在《显扬圣教论摄净义品》卷五中所说的谓依圣教倒显法相,自害害他,坏如来种,灭佛正法者,正是此类人!所以初学者要明辨是非,绝对不能人云亦云,望风而拜,盲目附从,这样去误解一切法皆是佛法的法字,戒之、慎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