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幡然醒悟,立地成佛
当怒火欲水正腾沸处,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知的是谁,犯的又是谁?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当一个人怒火中烧时,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但还是做了蠢事。那么,明白事理的是谁,明知故犯的又是谁呢?如果能在这时蟠然醒悟,那么即使有邪恶的念头也能转变过来成为高尚的人。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快乐和忧愁,每个人也都会有冲动的时候,人的情感如同潮水,如果没有堤坝的拦截就会泛滥,而欲望层出不穷永无止境,需要理性的指引才能克制。总有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自己在脾气和欲望的驱使下已经脱离了理性的轨道,却还是任由自己放纵下去。把人这种本能情感逐步理智化,是需要一个修心和省悟的过程的,要逐步把这种怒气和欲望控制住,才可能使一切邪魔都成为我们的精神俘虏,让生活中的怨恨恼怒烦成为自己提升修为的考题,把贪嗔痴慢疑转化为仁义礼智信。
怒火、欲水本是一念之间的事,修养好了,一念之间可以使自己变得高尚,而杂念多了,便逐渐庸俗,以至养成许多恶习,烦恼就会越来越多了。
换个角度去想,再怎样的生气、怎样的暴跳如雷,对问题的解决也无补于事,甚至导致局势恶化。那还不如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克制住脾气和欲望,看清问题的症结,理性的去解决。又或者在自己怒气冲冲之时,转换角色,到对方的立场去换位思考,多一些悲悯他人之心,也许立刻就能转嗔怒为平静了,当然这更需要平日里的内修功夫,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便能慢慢转性了。
有句话说“三岁孩童都知道,七旬老翁做不到”,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在境界现前的时候,所有的认知都归零,我们又变成了习气的奴隶了。这也是后学经常和同修在探讨的一个问题,好像自己什么都懂了,甚至能把大道理讲的一套套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该生气时照样生气,该痛苦时照样痛苦,还是烦恼纠结一大堆,为什么呢?其实我们知道的只是表面,没有达到深层的本质,若真知了一定会真行,在行的过程中一定也能体会到那份收获和愉悦,这也是后学自己的感受,已经记不得有多少年没有生气了,因为没有什么值得生气的事情,每天都是快快乐乐的,身边的一切都很美好,偶然可能也会有一些小考验,笑笑就过去了,反而增加了很多的善缘。
在志愿者培训课中后学问我们的志愿者家人,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婴儿很可爱,去抱抱他,赶巧孩子撒尿了,湿了我们一身,会不会发脾气,大家都说不会,很好啊,然后继续问:那如果在大街上有个成年人无缘无故在我们身上吐了一口唾沫,我们会不会生气?很多人都老老实实的说会生气,呵呵,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孩子我们不会去计较,他很可爱啊,哪怕对我们有些冒犯,我们也能做到一笑了之,但是大人就不同了,很多时候我们会怒火中烧,选择针锋相对,这是什么呢?这是分别心。我们修行不就是要修掉自己的分别心,嗔恨心,执着心吗?
每个人内心其实都有两个自己,外在的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长大了,而内在的自己没有接触到真理,就停留在那里,于是不断的用知识,经验,各种信息来充实,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很难分辨真伪对错,那个内在的小我就很难长大,很多时候我们就活在自己的知见中,会停留在以我为中心的一个狭隘空间里。那让我们长大的真理在哪里呢?让我们的内心圆满起了的精神食粮要到哪里去找呢?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儒释道及其他一些正法法门传承的智慧里。所以当我们接触了传统文化,接触了佛法等一切善法,我们的内在是不是相对长大了,对一些教义的理解我们甚至都能够达到一定境界了,那我们能不能宽容内心还是小孩的身边的人呢?我们都上中学了,都知道解方程式了,但幼儿园的小朋友说八加八等于十五,我们是和他去争个面红耳赤呢,还是慢慢引导他让他也能逐步的从幼儿园出来,去上上小学,上上中学呢,让他也能够循着正确的方向去学会正确的解题呢?这个问题我们就自己去思考吧。
更新于:2022-06-02 20:4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