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舍己勿疑,施恩勿报
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合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既然要作出付出,那就不要过多地计较得失并且犹豫不决,如果过多计较得失,那么这种自我牺牲的气节就会蒙上功利的色彩;既然要施恩与人,就不要希望得到回报,如果希望得到回报,那么这种乐善好施的善良行为也就失去了价值。
乐善好施是美德,但不需要过分张扬,真正无私奉献的人是不会过分计较个人得失的,否则,他们的善举也是做作的,有求的,并非出于真心本性。
古时侯有位在广州任都督的人,因为政绩突出,被朝廷征调升任宰相,广州官民都觉得很有光彩,准备为其立碑以颂扬他的功德。这位新任的宰相得知当地百姓的意后,不仅没有一点点的喜色,反而忧心忡忡。上朝的时候,他就去奏明皇帝,坚决要求禁止这一类的行为。他说:“我在广州只是按照朝廷的要求履行正常的职责,并未建立什么奇功异勋,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今天荣任相职,百姓们便准备立碑颂德,这实属陋习。如果要除此陋习,请从臣开始。”皇帝也是一个开明的国君,便接受了他的建议,禁止当地百姓为他立碑。
这位宰相在他任职期间有德于民,却高风亮节,不求报答,不计得失,令人叹服,树立了好的榜样。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有一颗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心,就一定不会去计较名利得失,他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哪怕做了善事也并不算是什么善举,都是应该的,这种不执着于善的善才是真善,一旦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计较和得失心,那就失去了他的真正意义。
《道德经》中说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意思就是说:真正有德的人不执着于德所以才会有德,而执念于德的因为执着德相所以反而失去了德的真义,反而无德了。真正的有德着无为而为,所以也不会有念生心,因为道德是人性的本善,道德高尚的人无非是回归了人性的本善而已,觉得这是很正常的、本来就应该这样,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道德是我们本自具足的性德,可以通过学习、明理、真诚、力行,把它开发出来。如果是需要去外面追求的,别人称颂的,那一定是假的,只是长得像而已。这就好比我们的真牙一定是长出来的,而假牙才会是装上去的一样,去执着外在的有德相也就失德了。所以要做到“舍己勿疑,施恩勿报”,才能真正达到上德的境界。
[注释]
责其报:希望得到回报。
更新于:2022-06-23 22:2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