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经》:恶行品第十七原文和白话译文

佛教知识 2023-12-10 09:42
简介 前言:《法句经》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法句经》是从佛经中录出的偈颂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纪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来传诵的佛祖法句,编集出新的《法句经》。《法..

前言:

《法句经》尊者法救(撰)维只难(译)

《法句经》是从佛经中录出的偈颂集。法救尊者是公元一世纪的北印度人,他重新整理古来传诵的佛祖法句,编集出新的《法句经》。

《法句经》恶行品第十七

二十有二章。恶行品者。感切恶人动有罪报不行无患。

见善不从  反随恶心  求福不正

反乐邪淫  凡人为恶  不能自觉

愚痴快意  令后郁毒  凶人行虐

沈渐数数  快欲为人  罪报自然

吉人行德  相随积增  甘心为之

福应自然  妖见福  其恶未熟

至其恶熟  自受罪虐  贞祥见祸

其善未熟  至其善熟  必受其福

击人得击  行怨得怨  骂人得骂

施怒得怒  世人无闻  不知正法

生此寿少  何宜为恶  莫轻小恶

以为无殃  水渧虽微  渐盈大器

凡罪充满  从小积成  莫轻小善

以为无福  水滴虽微  渐盈大器

凡福充满  从纤纤积  夫士为行

好之与恶  各自为身  终不败亡

好取之士  自以为可  没取彼者

人亦没之  恶不即时  如构牛乳

罪在阴祠  如灰覆火  戏笑为恶

以作身行  号泣受报  随行罪至

作恶不覆  如兵所截  牵往乃知

已堕恶行  后受苦报  如前所习

如毒摩疮  船入洄澓  恶行流衍

靡不伤克

加恶诬罔人  清白犹不污

愚殃反自及  如尘逆风坌

过失犯非恶  能追悔为善

是明照世间  如日无云曀

夫士所以行  然后身自见

为善则得善  为恶则得恶

有识堕胞胎  恶者入地狱

行善上升天  无为得泥洹

非空非海中  非隐山石间

莫能于此处  避免宿恶殃

众生有苦恼  不得免老死

唯有仁智者  不念人非恶

《法句经》译文及解读--17恶行品

【译文】

恶行品的大意是要感动恶人,让他们知道只要有恶行就会有恶报,不可能逍遥无患。

明白了何者为善却不顺从,反而(故意)随顺恶之心念,寻求幸福不从正道,反而喜好邪僻淫欲。㈠

凡庸之辈行恶(之时),往往处在不知不觉之中;愚痴之辈只知使(心)意快乐,後来便陷入忧郁痛苦之中。 ㈡

歹毒之徒行使暴虐,(开初)也是从一点一滴的小恶做起:只知以实现欲望为快乐的人,罪恶的果报是自然而然的。 ㈢

善良之人处处积德,(其福也将)伴随善德渐渐积聚增大…心甘情愿行善积德,福报之来亦是自然。(四)

妖孽之人暂见幸福,只是其恶还未到报应之时:等到恶报来临之际,自然承受罪恶的煎熬。(五)

祯祥之人暂见祸患,只是其善还未到果报之时:等到善报来临之时,必然享受善德之福报。㈥

打击别人必然遭到别人的还击,行使怨恨也将遭到他人怨恨的(果报),骂人之人必遭他人回骂,施发怒气之人必遭他人之怒。(七)

世间之人没有闻听(许多大道法则),不知(何为)真正的佛法。人生在世寿命短暂怎么应该行恶(作恶)呢?(八)

不要轻视小恶,以为小恶无殃:水滴虽然微小,慢慢地就会充盈巨大器皿:凡是恶贯满盈,都从小恶积累而成。(九)

不要轻视小善,以为小善不会致福:水滴虽然微小,慢慢地就会充盈巨大的器皿:凡是福(庆)充满,皆从纤纤之处积蓄而成。(十)

所有士人的行为,无论出於爱好还是出於憎恶,(只要)各自均从爱护自我出发最後都不会走上败亡(之路) 。(十一)

喜爱多取的士人,自以为(多取)的结果非常满意:(哪知)吞没夺取了他人的(果实),其他之人又会以同样的方式从其手中夺走。(十二)

恶行并不即时(报应),犹如(母)牛吃草(慢慢)孕育牛奶;罪恶在阴间地府伺候等待,犹如灰中之火等待(时机)复燃。(十三)

不经意的态度便是恶行,若是如此且身体力行:(结果必然是)号啕大哭遭受果报,随顺(戏笑之恶行)罪(报)旋踵而至。(十四)

作恶(之报)未来之时,犹如商兵遭到堵截;一亘(被)牵进(恶报之境)方才知晓;(自己)已经堕入恶行:後来遭受的痛苦果报,就同从前所作恶行(一模一样回报自身)。(十五)

就像毒聚成疱,船入洄流漩涡之中(一样),恶行潜流暗滋,(人性美德)没有什么东西不被(恶行)伤害戕伐。 (十六)

假如恶(人)诬蔑陷害他人,清白(之人)仍然不会被污染;愚闇(的)罪殃结果反而是自作自受,犹如灰尘逆风而扬仍被吹回原地。(十七)

因为过失犯下罪恶,(後来)能够自我追悔一心向善:这样的人(人性)光辉普照世间,犹如红日当空,再无云翳遮覆。(十八)

大德之士按照这一法则(行事),然後亲身即可看到:行善就得善报,行恶就得恶报。(十九)

(执著於)有的见解就堕入人世的轮回,作恶之人就会堕入地狱;行善之人可以升入天界,无为之人可以进入涅槃的境界。(二十)

无论是遁入虚无的天空寥廓的大海,还是隐藏在深山的石缝之中,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躲避往昔之恶的果报。(二十一)

芸芸众生皆有苦恼,不得免除直至老死;唯有仁人智上,不记挂(他)人是非罪恶(故尔了无苦恼)。(二十二)

【原典】

恶行品第十七二十有二章

恶行品者,感切①恶人,动有罪报,不得②无患!

见善不从③,反随恶心;求福不正,反乐邪淫。㈠

凡人为恶,不能自觉;愚痴快意,令後郁毒④。㈡

烈人⑤行虐,沈渐数数⑥;快欲为人,罪报自然。㈢

吉人行德,相随积增,甘心为之,福应自然。(四)

妖孽⑦见福,其恶未熟;至其恶熟,自受罪酷。(五)

祯祥见祸,其善未熟;至其善热,必受其福。㈥

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七)

世人无闻⑧,不知正法;生此寺少,何宜为恶!(八)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⑨;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九)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⑩积。(十)

夫士为行,好之与恶⑾;各自为身⑿,终不败亡。 (十一)

好取之士,自以为可;没取⒀彼者,人亦没之。 (十二)

恶不即时,如构⒁牛孔;罪在阴伺⒂,如灰覆火。 (十三)

戏笑为恶⒃,已作身行。号泣受报,随行罪至。 (十四)

作恶不起⒄,如兵⒅所截;牵往乃知,已堕恶行。後受苦报,如前所习。(十五)

如毒摩⒆疮,船入洄液⒇,恶行流僣(21),靡不伤尅!(十六)

如恶诬罔人,清白犹不汙;愚殃反自及,如尘逆风坌(22)。(十七)

过失犯非恶,能追悔为善;是明照世间,如日无云噎(23)。(十八)

大士以所行,然後身自见;为善则得善,为恶则得恶。(十九)

有识(24)堕胞胎,恶者入地狱;行善上升天,无为得泥洹。(二十)

非空非海中,非隐山石间,莫能於此处(25),避免宿恶殃。 (二十一)

众生有苦恼,不得兑老死:唯有仁智者,不念人非恶。 (二十二)

【注释】

①感切:感动告知。

②不得:不可能。

③从:追随、顺从。

④郁毒:很深的痛苦、罪过。

⑤烈人:即歹人、不善之人。

⑥数数:一点一滴。

⑦妖孽:歪门邪道之辈。

⑧无闻:无所闻,见识不广,即是无知。

⑨殃:祸灾。

⑩纤纤:细少。

⑾好之与恶:此为「好之与恶之」之省略语。意谓不管是喜欢它还是讨厌它。

⑿为身:爱护身体,保护自身。

⒀没取:平白无故地吞侵占有。没,没收,吞为已有;取,攫取。

⒁构:合成。牛吃草在体内通过生物分解而慢慢地合成牛乳。

⒂阴伺:亦作阴祠,即阴朝地府,冥中。

⒃戏笑为恶:以不经意的态度行恶。

⒄不起:未发作,没有暴发出来。

⒅兵:部队。

⒆摩:慢慢地形成。

⒇洄液:洄流、漩涡。

(21)仪:即潜;暗流之意。

(22)僣:同玢音ben,尘土飞扬之意。

(23)云噎:即云紧、云块之意。噎,阴晦的样子。

(24)有识:有识这种根性之人。识,被佛教看作是人的六根之一,它执著於我,故始终不得涅槃,堕入轮回之苦。

(25)此处:指上文空、海、山石等空间。

更新于:2023-12-10 09:4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