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清凉

佛学知识 2024-04-18 10:33
简介 满月清凉  映蔽于二乘,小智萤火光;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  《六十华严经卷四十三离世间品第三十三之八》  被小乘的声闻乘和缘觉乘所掩盖的人,虽然已得解脱智,..

  满月清凉

  映蔽于二乘,小智萤火光;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

  《六十华严经卷四十三离世间品第三十三之八》

  被小乘的声闻乘和缘觉乘所掩盖的人,虽然已得解脱智,却像萤火虫的光,是属于小智小慧的层次。不若菩萨的聪明,就像清凉皎洁的月亮,游遍于无限广大的虚空。这四句话是用光的大小来比喻大乘和小乘的聪明,深浅广狭,异常的不合。

  映蔽于二乘,小智萤火光,是说声闻和缘觉的小乘圣人看起来似乎有聪明,其实已经把他们应该可以显现出来的大聪明盖住了。他们仅有点小聪明,然而得少为足,所以大乘经典常批评小乘的人是自了汉。

  小乘的人自求自了、自断烦恼。他们认为在世间异常苦楚,视世间情况如毒蛇猛兽那么恐怖,如洪水火警那么恐怖,是以从二乘佛法中找到避风港,从此出离死活,不想回到死活之中度众生了。

  大乘菩萨则是着重心的解脱。面对魔难的众生和本身的烦恼现象,知道有烦恼,其实烦恼并不存在;只因自己不能掌控自己,所以经常受情况诱惑而造恶业,故起各种烦恼。知道这个原因之后,就能不受烦恼所困所转,当下即不是烦恼。他知道众生为什么烦恼,能够放下就没有烦恼。烦恼本空,死活如幻,这些都是临时的现象,不是真有那个器械。懂得之后心中就没有恐惧、没有忧?,现象归现象,但那并非烦恼。

  二乘已经体验到,烦恼是由心造业而得魔难的果报,所以修行解脱之法,自己离开烦恼,这也算是一种聪明!不过大乘菩萨不为自身求安泰,但使众生得离苦。拿个比喻来形容:菩萨的聪明如八月中秋夜晚的月亮,清凉圆满,辉映苍穹;小乘的聪明如田间水边的萤火虫,光度微弱,忽隐忽现,勉强自照,不足以利人。所以菩萨的聪明是自利利人,自己能离烦恼,也赞助他人离烦恼;自己得大聪明,也赞助他人得大聪明。这就是关怀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心。

  毕竟空可解释为虚空,也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自己没有烦恼,但不离开有烦恼的众生世界中,自己不受烦恼困扰。心如虚空包涵一切众生,在有如虚空的无量空间中广度众生,永远无挂无碍,故名为毕竟空。

更新于:10个月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