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金玉:律宗千华派法脉
温金玉栏目主要介绍:佛教人物,温金玉居士简介,温金玉居士讲座开示,温金玉经典语录
十八层地狱警示网介绍佛教人物-温金玉居士简介_温金玉居士讲座开示_温金玉经典..
律宗千华派法脉
温金玉
明末之际,社会动荡,政府为救济灾荒和筹措军饷,恢复鬻牒制度,使出家众人数大增。鱼龙混杂,凡圣同居,丛林规范、律法戒仪被冲击得荡然无存。丛林窳败现状,促使佛门中人起而反省并投身于兴律救亡的活动中。有一部分律宗僧人立足于戒律的立场来重建律幢、再铸戒纲,经数十年不懈努力,使几于断流的南山一脉得以恢复、延续。明末真正使律宗重见复兴气象的是古心如馨律师及其弟子三昧律师之千华法系。
如馨(1541-1615年),字古心,万历十二年(1584年),他将南京定淮门内马鞍山的古林庵改寺,建弘律道场。明神宗曾赐振古香林匾额。诏请于五台山圣光永明寺建龙华大会,授千佛大戒,并以司礼内臣张然代其受菩萨戒。历住灵谷、栖霞、甘露、灵隐、天宁诸寺,开坛授戒三十余处,徒众近万人。使南山律宗再现复兴气象,世称中兴律祖。在中国律宗史上,古心法系被称为律宗古林派。《新续高僧传四集》中所见者,共有三十二位专事弘戒律师,是出于如馨一系。事实上到现在为止的中国戒律的传承,亦多是从这个系统发展延伸出来的。
古心门下的主要弟子有性相、永海、寂光、澄芳、性祗等。寂光(1580-1645年),字三昧,在诸弟子中最为突出。他曾在五台山建龙华大会,弘传戒法,后受都人之请,振兴宝华山隆昌寺,建律宗道场,设坛传戒,受戒弟子满天下。因创千华社,由此而发展出南山律宗一个派别律宗千华派。
自古心如馨复兴律宗至三昧寂光开创宝华山律宗道场后,千华传承,曾演派二十字:
寂戒元常定 信理妙恒融
从间修福慧 绍隆佛祖心
三昧圆寂后,将法席传与见月。见月(1601-1679年),曾为道士,后有缘阅《华严经》,遂舍道入佛。为追随三昧寂光律师求授具戒,不畏艰难,行脚二万余里,历时六载。颖慧过人,悟不由师,代座讲经,析义释文,如河倾海注,闻者叹服。继主宝华山隆昌寺法席,革除流弊,弘扬正法,行事仪轨,皆本律制。锐意开创弘戒基业,誓为天下丛林创立风范。宝华山由此成为海内丛林弘律传戒之典范,隆昌寺被誉为天下第一戒坛,南山律宗千百年来一缕香烟得以延续,中国律宗拥有了一份新的气象。着述有《毗尼止持会集》十六卷、《毗尼作持续释》十五卷、《传戒正范》四卷、《毗尼日用切要》一卷、《沙弥(尼)律仪要略》一卷、《剃度正范》、《教诫尼正范》、《僧行规则》、《三归五八戒正范》、《黑白布萨》、《出幽冥戒》、《大乘玄义》、《药师忏法》等各一卷。这些着作对于近世律学的重兴,起了很大的作用。
见月一生之最大成就即是续传律宗法脉,广大干华一系。这一系主要以宝华山隆昌寺为基地,奉唐代道宣律祖为高祖,如馨律师为太祖,三昧和尚为第一祖,见月为第二祖,再依次传德基、真义、常松、实永、福聚等。宝华山传承以如字起,以寂字为开山第一代,演派五十六字,至今沿用:
如寂读德真常实 福性圆明定慧昌
海印发光融戒月 优昙现瑞续天香
支歧万派律源远 果结千华宗本长
法绍南山宏正脉 灯传心地永联芳
见月弘戒数十年,戒弟子以数万计,法嗣亦有数十人。《南山宗统》卷五记载他的法嗣有定庵德基、宜洁书玉等六十八人。其中以德基、书玉为最着。
德基(1634-1700年)号定庵,嗣宝华山第三代席,俗姓林。自小即有佛性,至父母辞世,德基遂离家游历,过姑苏宝林寺,听竹怀法师讲《楞严经》有省,遂求剃度出家。他常见此方学佛人,戴着高高的僧帽,身穿华丽的衣饰,不禁感慨万分,佛祖遗教,为什么会衰弱如此。一日,遇一僧,举止端庄,威仪肃静,大为惊诧,知由宝华山秉戒路经此地,德基遂下决心前往。于宝华山受戒后,刻苦修持,寝食俱废,更见山门鼎盛,纲纪森严,求学之心愈坚。十余年间,专心致力于戒律之研修,深得旨趣。充任上座,教授来学。德基主持山务后,无论在修持上,还是在日常事务中,均能率先垂范。他次第修饰铜殿,构筑斋堂,增置产业,使宝华山影响日远,规模大振。四方求学者,风从云集。临寂以衣钵付其徒松隐。着有《羯磨会释》十四卷、《毗尼关要》十六卷、《毗尼关要事义》一卷(后两种收入《续藏》)、《比丘尼律本会义》十二卷,又曾辑《宝华山志》十二卷,未行世(今本《宝华山志》十五卷,系刘名芳纂修,福聚参校)。
释真义,字松隐,嗣宝华山第四代席。俗姓曹。自幼身体多病,出家为僧,后赴宝华山受大戒,深得德基和尚的赏识,被推为序首,率众修习。他常觉深居山中,闭目塞听,遂芒鞋草衣,于吴越大地遍访善知识,开阔视野。后念京城为首善之地,便携一杖径人都门。一时名贵公卿,纷纷皈依,法筵大开。后闻德基和尚将人寂,急忙赶回山中,遵遗命继主宝华山法席。他发大宏愿,誓将律学大行于世。康熙癸未(1703年),康熙南巡,召赴陪驾,并敕赐御书经典。丁亥(1707年)康熙驾幸山中,与法师谈论佛法,并问及千华妙义,应对详明,康熙大喜,恩赐御书,分别为铜殿写莲界云香、为戒坛写精持梵戒两匾,并赐金字《心经》一轴,渊鉴斋法帖一部,御书金扇一柄。圆寂时年仅49岁。
释常松,字闵缘,嗣宝华山第五代席,江南金坛陈氏子,天性恬静,喜幽僻,耐荒冷。年弱冠即辞父母,登九华山甘露庵剃度出家,后至宝华山受戒。矢志潜修,昼夜精进。为松隐和尚所器重,充任序首,接引来学。松隐和尚辞世,他遵遗命继主法席。一次广陵官宦为贺圣祖仁皇帝寿诞,乃请常松法师人京师大开祝圣道场。銮驾临坛,上问曰:为何你们的仪式能如此庄严,而声音又如此平和呢?常松和尚回答说:庄重及和雅乃是出家人之本分事。上喜曰:此华山之所以为华山者也。又问:僧中可有能诗者?常松和尚回答说:律门日以礼诵为务,无暇留心风雅。上首肯曰:律法之所以能范围斯世者,盖在此矣!赐紫衣玉器,奉旨还山。示寂前,以衣钵付其徒珍辉,嘱咐要敬遵佛法,永守祖训。世寿五十五。
释实永,字珍辉,嗣宝华山第六代席,江南霍邱陈氏,自小喜闻僧众诵经,闻后并能记诵,人叹有宿缘。后依本地大悲庵为童子,三载乃祝发。遍诵诸经,皆通大义。年二十五,深慕宝华山戒坛仪范,为宇内第一。遂飘然南下,得戒后便住于山中,研习诸大律部,尽得旨趣,不久便为寺中上首,教授末学。常松法师圆寂后,继承遗愿,率领大众,竭力开拓,以广弘化。辞世时,以衣钵、戒本传授文海监院,勉以弘扬祖业。世寿四十有八。
释福聚(1686-1765年),字文海,号二愚,嗣宝华山第七代席,俗姓骆,为唐骆宾王之后裔。14岁时,发心出家,在本地上方寺剃度,苦心修持,潜心讽诵,十度春秋,乃至宝华山求戒。从闵缘常松得戒,便于山中学律,精研诸大律部。为广学博闻,历经八载,遍访诸方善知识。返回山中后,为珍辉和尚所重,授以上职,教领僧众。珍辉和尚示寂前,以紫衣手授,命继法席。乃立规率众,大振法铎。雍正十二年二月,福聚率宝华山120名执事僧奉诏人京,蒙多次召见,并赐紫衣、御制佛经等物。上谕将愍忠寺改为法源寺,而后命庄亲王送福聚主大法源寺,开三坛大戒。福聚亦成为法源寺第一代律祖,使千华一派分灯北上。宝华山名声更为大振,成为全国传戒中心。乾隆二年,福聚奏请将宝华山律宗五部编人大藏经。福聚辑有《南山宗统》、《瑜珈补注》、《施食仪轨》、《宝华志馀》共若干卷行世。
释性言,号理筠,嗣席宝华山第八代。浙江人。
释圆先,号浑仪,嗣席宝华山第九代。山东沂州府郯城人,俗姓范,年十四投海州碧霞宫披剃,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于宝华山受具足戒,后继主宝华山法席,住持华山三十四年,曾两逢乾隆皇帝驾临。
释明如,号恺机,嗣席宝华山第十代。江苏扬州府东台县人。
释定静,号卓如,嗣席宝华山第十一代。江苏扬州府东台县人,俗姓丁,父泰安,母王氏,年十二投本邑复兴庵出家,后继主宝华山法席,十载辛苦。遂飘然远隐,访终南山道宣律祖遗迹,后止于归元古寺。
释慧皓,号朗鉴,嗣席宝华山第十二代。江苏扬州府东台县人,俗姓韩,少投本邑北极殿一粒和尚出家,于宝华山卓如定静座下乞受大戒,后嗣法主席。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九月初四日示寂,世寿五十五。
释昌苍,号体乾,嗣席宝华山第十三代。江苏海州人。
释海然,号敏通,嗣席宝华山第十四代。江苏淮安府盐城县人。
释印宗,字圣性,又字正觉,号朗圆,嗣席宝华山第十五代。江苏如皋人,俗姓刘,年十九出家定慧寺,后从宝华山海然敏通学律。咸丰元年至十一年(18511861年)太平军与清兵鏖战宁镇一带,宝华山殿宇毁破殆尽。同治年间,印宗继主华山,鼎力中兴,亲执瓶钵,募集诸方,渐次复建。寺存典籍也因战乱灰飞烟灭,印宗上走京城,请颁龙藏。为叙渊源,重刻刘文芳所纂修之《宝华山志》,并略加增幅,再梓流布。印宗清修苦行,励精图治,堪为宝华山中兴之主。光绪十七年(1891年)四月九日圆寂。
浩净,号发圆,嗣席宝华山第十六代。苦心孤诣,竭力经营,复建增修,中兴道场。
光悦,号德宽,嗣席宝华山第十七代。江苏江宁人,生于1887年。1942年传法妙柔。
融忍,号妙柔,嗣席宝华山第十八代。江苏江都人,生于1885年。1942年接席,时烽火连天,国土惨遭日寇铁蹄践踏,寺中法务难继。 1938年8月3日,日寇曾在宝华山隆昌寺制造血腥残案。玄奘大师部分灵骨舍利原葬于南京古长干寺东岗,被侵华日军盗掘,全国各界闻讯起而抗议。迫于压力,日军移交汪伪政权。 1943年12月,宝华山妙柔律师代表南京佛教界,护送玄奘遗骨去北京广济寺安放。后妙柔传法戒尘,字密诚。佐理寺务,于艰难中颇有贡献。惜戒尘英年早逝,未有文字记载留存。后单传戒署。因时为乱世,宝华山第十八代传承因此而留有异议。
戒署,号东巽,又名仁署,嗣席宝华山第十九代。安徽天长人。妙柔圆寂后,适逢新中国成立,戒署驻山统众,维系律法一脉。1954年7月,戒署参加句容县人民代表大会,并根据各地僧众之要求提交申请传戒提案。经江苏省宗教部门批准,于翌年三月初一日放戒,来自12省的求戒僧人有289人,历时18天。宝华山演戒开坛,为新中国成立后授戒之先,引起海内外较大反响。1957年11月再开戒坛,受戒僧尼合计906人,戒子遍于全国,影响倍于前次。大鼎映彻法师主持此次传戒法会。
月济,字慈舟,嗣席宝华山第二十代。原名培功,俗名史源,江苏兴化市人。年十三依止本邑青龙庵恒静和尚出家,二十岁于宝华山受具足戒。先后于镇江竹林寺佛学院、焦山佛学院学习,后至金山江天禅寺参学,1985年公举为该寺方丈。1996年,经中国佛教协会任命兼任宝华山隆昌律寺住持。慈舟法师继席宝华山以来,力挽颓风,选贤用良,中兴常住,所谓尽心扫叶焚香,勉力积石垒垣,恢复祖师戒坛基业。两度传戒,再振律风。1999年9月,于寺内成立律宗佛学院,培养僧才,使千华一系后继有人。2003年2月10日圆寂,享年89岁。
自见月中兴之后,全国各地丛林寺院的授戒仪规,均以宝华山隆昌寺的《传戒正范》为蓝本,甚至连宝华山的唱念,也成为江南佛教寺院的标准唱腔。自古心如馨开坛传戒以来,枝繁叶茂,遍及全国。尤其是寂光、见月、德基一系千华法脉,源远流长,一直传至今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