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饮食修行,让自己身心合一,甚至与自然共融

素食快看 2022-09-29 16:03
简介 我们相信,素食文化将会慢慢流行,不但对素食者,对普通人来说亦是如此,这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都是一件好事,素培学院很荣幸成为素食理念的践行者,并为此不断的努力..

我们相信,素食文化将会慢慢流行,不但对素食者,对普通人来说亦是如此,这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都是一件好事,素培学院很荣幸成为素食理念的践行者,并为此不断的努力着。

这篇文章很好的从某些方面诠释了素食的自然与美好。


真正的快乐并非来欲望的满足,而是自己内心平静、身心调和、欲求减少,这种祥和美满的状态,正是持久快乐的泉源。


素食不就是讲饮食的问题吧?还有什么其他的?当然不止了!
就好像驾车那样,一开始学习驾驶的人会问:如何开车?刹车?拐弯?车子坏了怎么办……但是,当一个人学会驾车了,这些事情都不再考虑了,就会转而开始真正驾车的目的:节省时间到达目的地,为了谋生赚钱送货载客,为了驾驶郊游乐趣…… 
谈素食,初尝素食的人都会很关注素食的问题,例如怎么吃啊?吃什么啊?如何吃得健康啊……当这些基本问题都解决了之后,学会怎么素食了,这些事情就不在考虑之列,转而到真正开始素食的目的。
每一个人选择吃素的目的都不同,有人为了健康治病,有人为了环保人权,有人为了保护动物,有人为了宗教信仰…… 
这篇文章,想指出一个所有素食者都能够体会到的共同目的:“静心。”



以清净心
看世界


我们只愿心怀清欢,以清净心看世界, 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 以柔软心除挂碍!




素食并不止于不吃动物


很多人以为,素食就是指不吃肉,只吃植物性食物。这虽然也是素食的基本定义,但是素食者还有不同看法。例如佛家的素食者,主张不吃五辛,即葱蒜韭菜等“植物”都不吃。

为何这些植物性的东西素食者不能吃?先说葱蒜,在《黄帝内经》中有一段话说:



“黄帝曰: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少俞曰:辛入于胃,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姜韭之气熏之,营卫之气,不时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灵枢·五味论》 
 这段话的意思,说姜、韭菜等辛味食物,多食则让人“洞心”,是指食物进入胃之后,其气上行太过,气有余而留在心下,故此出现一种不适感觉。“洞心”通俗一点的讲,其实就是“心烦”吧,称为洞心是强调一种空虚感,胸中空洞不适感觉。 

  


为何素食者受到五辛影响?



素食者不吃五辛、惰性食物,其实就是这些食物会影响人体,让人觉得心烦、昏沉。其实这些感觉,非素食者也会拥有,例如吃了洋葱之后觉得有口气,其实就是一种心烦,只是这种不适感觉在素食者身上尤为明显。

 为何非素食者感觉不出来?这就是“荤食”的作用影响了。这就好像一个人,进入一家很吵的酒吧里面去,一开始觉得很吵,觉得心跳加速,但在里面几个小时之后就适应了,到离开踏出门口时才发现,原来外面世界十分宁静。
又例如,刚进入一个新装修的房子里面,有一股油漆的化学品气味,觉得十分难闻,但没多久之后就适应了,嗅觉没感觉到问题,要到下一次再进门时才闻得到。 
 这就是一个人的适应能力。假如长期吃肉、吃这些五辛惰性食物的人,身体长期浸泡在“喧闹”、“气味浓烈”的环境,其实身体也有不适感觉,但是都被掩盖了,自己感觉不到。

长期这种饮食的人,身体也有心烦昏沉的不舒服,只不过自己不察觉,更变成了自己一种性格,例如爱发脾气、意志消沉,甚至变成一种体质,长期疲乏劳累,却没有想过是饮食所致。
由于素食者饮食清淡洁净,就好像长期在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里面生活,假如外面有一点噪音、一些臭气,就容易感觉得到了。
故此素食者就连五辛等食物,吃下去也容易感觉到不舒服,这并不是因为素食者的肠胃差了,而是素食者的身心比较灵敏,容易感觉到自己内心与外界的变化,更喜欢保持平静。

活着
即是修行







我们要温和的呼吸、柔软的关怀;
我们要深刻的思想、广大的慈悲;
我们要爱惜一株青草、践地唯恐地痛。
这些,都是修行。



素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从这些角度看,素食者并非单纯是不吃肉,素食者选择食物的目的,除了有考虑不杀生的原因外,终极的目标是“修心”。
更新于:2022-09-29 16:0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