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精修连载026

药师佛经典 2023-09-30 11:37
简介 药师坛城“法施”《华严经》精修连载026:《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

药师坛城“法施”《华严经》精修连载026:《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2018年下半年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后又听《华严经》法界实相,昨天已经连载结束,期间分享了自己听《华严经》和《华严经》实相的感悟,还有一些感悟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分享……听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无法契入,听不懂。问了一下“醍醐老师”,醍醐老师也发现其它“师兄”们有类似的问题,所以又开始连载《华严经精修》复习一下,这样大家会觉得非常好,能够明明白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华严经》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复习《华严经》法界实相的第二十六课,已经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第十一卷毗卢遮那品第六。章节没有连续性,一再地提醒我们手头的八十卷华严,只是无量《华严经》当中的一个小小的略本,也是一个会集本。

这节课是遍知法界一切奥秘的普贤菩萨给我们讲那过去的事情: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叫普门净光明的世界海中,有一个世界叫胜音世界。在这个胜音世界,第一个佛——一切功德山须弥圣云佛,出现于世时,有什么样的场景。

这节课的内容非常的恢宏而又华丽,可以讲,修学《华严经》是所有的佛弟子最极致的、最美的享受。因为课程的内容简单,所以我们精修课的重点就放在禅定、打坐这方面。

就目前的情况来讲,我们学院的这些师兄们(菩萨们),六度中的短板依然是禅定。虽然我们学院也有一少部分师兄能够契入华严境界,入定也相当的轻松容易,但是绝大部分的师兄,都反映入定困难。入定困难,我们就要反复地熏修。

昨天给大家推荐了「嗡啊吽」——普贤王如来的三字根本咒,也跟大家讲了具体的观修方法。白光球→红光球→蓝光球,试下来,很多师兄反映说非常棒,能够速速地通开气脉,清空我们的这个心识,清除所有的妄念。既然管用,就要反复地去练习,不能说就练了一天就终止了,那不行,要持续。佛陀在经文中经常拿挖井来打比方:你去挖井,你不可能在这挖了几揪,一看没有水就走了。你要持续地向下挖,你确定这地方有水,你就定在这儿持续地向下挖,一直向下挖……不动摇,这样才能挖到水。禅修就是这样,重复就是力量,量变则累积质变。

鉴于《华严经》几乎是普贤菩萨的一个传记,当然是以普贤的口吻去讲宇宙、讲法界、讲诸佛国土、讲毗卢遮那如来等等,借他的口吻而讲,但实际上也是普贤的一个传记。所以修学华严期间,一切跟普贤菩萨(普贤王如来)有关的所有资料,我们都要尽可能地找来去学习、去消化、去吸收。如果在修学华严的过程中,你与普贤菩萨合一了,你与普贤王如来同体了,那华严就成了你所讲的经了,岂不是太简单了?

所以今天继续来复习「嗡—啊—吽—」三字根本咒。昨天讲的是光球的观修方法,课下也告诉一些师兄们,这三色的光球它是一个开始(是一个起点),但它不是终点。并不是说我们从这三色光球开始观,观到最后三色光球结束。不是的!它只是一个起点,它不是终点,甚至过程中就有变化了。

当你一点妄念没有,安住的时候,你这个眼球落在哪儿就安住在哪儿,甚至不执著你这个眼球落处那个光球的颜色,就在那儿安住。除非是妄念来了。

本来是没妄念,清空了,妄念如果一来,就重新再观从上到下的「嗡啊吽」:白光球→红光球→蓝光球,从下到上:蓝光球→红光球→白光球。妄念一来,你的注意力又回归到光球,那么妄念又消失了当然,如果妄念来的时候,你的注意力不在光球,你念「嗡—啊—吽—」,那妄念立刻又消失了,立刻又化空了,这样也是可以的。或者说你也不想念「嗡啊吽」,你就观我(自己)就是普贤王如来,我就由这白光球、红光球、蓝光球所组成。妄念来的时候,就念「普贤王如来,普贤王如来……」,把这个注意力拉回到普贤王如来这个本体,并且观想自己就是普贤王如来,然后继续地安住。妄念完全没有的时候,就不念了,就安住;妄念再来再想办法对治,这样也是可以的。

因为每个师兄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嗡啊吽」也好,或者三色的光球也好,它是扫把似的功能,帮我们扫除妄念的。扫除了妄念,不要立刻就下座,要学会很松、很空地安住。

打坐的姿势我们也强调过多次,上座后,先左右摇晃一下身体,浑身放松地左右摇晃,很舒适地在这个打坐垫上摇晃一下,找到一个很舒适的坐姿。不一定是怎么盘腿,散盘、单盘或者双盘都可以,这是一个比较舒适的坐姿,至少你坐个四十分钟左右,不会着急下座,不会腰酸腿疼之类的,选这么一个比较舒适的坐姿。坐好之后,观想虚空中垂下一根绳子拉你的头顶百会穴,从这里往上拉你,这样一拉,你就抻得很直嘛,是吧!往上拉你,持续几秒钟。然后观想这个绳子消失了,绳子一消失,随着地心引力,你就降下来了。虽然缓缓地降下来了,缓缓降下来的时候,你就感觉我的脊柱(脊背)是很直的,但其他部位是很松的,这就对了,就是所谓的「直而不僵,松而不塌」。

打坐姿势的八个字要领:「直而不僵,松而不塌」。背是直的,头不要很笔直地伸向空中,这样不舒服的,也会累。头可以稍微地前倾,下巴微收。在你脊背是直的、其他部位是松的,「直而不僵,松而不塌」的前提下,头稍稍地向前倾,你找到一个合适的舒适角度。下巴是微收的,有一个角度是很舒适的,基本上就是那个角度。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调整,就这样坐着,头也摆好了,然后面带微笑。我们是很愉悦的,很喜欢做禅修,很享受禅定,「禅悦为食」。然后面带微笑的同时,舌尖大概停留在上颚的位置,就是上牙膛(上牙)后面,舌尖不要硬抵着,就是大概停留在那个位置。舌抵上颚有一个好处,就是口水变多。口水变多就可以咽下去,没有关系,也不用执著。一旦入定了,这口水你也感觉不到了,就这样坐在这里。

手印怎么打呢?我们过去推荐过法界定印。在第一期的禅修课中讲了,右手压左手,或者有的左撇子师兄,你左手压右手,然后两个拇指指尖是对齐的。「法界定印」,你在百度图片里也搜得到,结这个印。

因为各位师兄盘腿的姿势不同,所以有的师兄结印是不舒服的,如果结印你感觉很累,那你就不结印,直接把右手轻轻松松地搭在左手上面。左撇子师兄可能觉得左手在上更舒服,那就这样搭在那儿。我们看有一些释迦佛的坐像,他也是散盘坐在那里,这个右手直接轻轻地搭在左手上,也是很舒适的。整个看来就是很松、很舒适,这个很重要,因为这样才能坐得久嘛!所以我们有着一个「直而不僵,松而不塌」的坐姿。头稍稍前倾,下巴微收,舌尖停留在上颚的附近,手选择一个舒适的摆放姿势,就这样在这儿坐着。

一开始,如果妄念多,你就可以边观想着这个大光球边念「嗡啊吽」逐个地念,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如果上座后妄念很少,你可以不念梵音,直接观想光球,观想上面白光球、中间红光球、下面蓝光球,甚至不再去想光球的含义(不再去想「嗡啊吽」的含义),就直接观想:你就是像糖葫芦一样串起来三个光球。以你的中脉、以你的脊柱这里为中心,串起来三个光球,三个光球无量大。当然你一开始,也可以想象它是有量大、有边际的,慢慢地无量大,因为一想到无量,我们会放松,有助于我们的禅定。

就在这儿坐着,如果有妄念,就观想白、红、蓝三个光球,或者念「嗡啊吽」,「嗡—」「啊—」「吽—」……念几声,这个腔体就很空。我们的身体及宇宙,你念这个「嗡啊吽」感觉身体从头到下面都很空、很空,成了空空的腔体,宇宙成了空的了。一切万有还未生,就成了一个空空的腔体。你就成了一个空空的腔体,在这个过程中,就放松地安住………就这样安住就可以了。

建议所有师兄们在打坐前设好闹钟,你打算打坐多长时间,在这期间争取没有人打扰你,手机也是静音的。设好闹钟就可以心无挂碍,这期间什么都不想,就在那儿坐着。你反复地修,反复地练,慢慢就入定了。不要因为有的师兄快一点,你就着急,越着急越不行,你要学会放松。「松」和「空」始终是禅修的关键,你一紧绷就进不去了,一着急、一有所求就进不去了。我们过去在禅修课上也多次讲,「无求无伺」,我们不求什么东西,不是求那个境界赶快出来,也不是等什么东西出来,你就放松、空,安住在这种这种状态——「无求无伺」,不求也不等,就放松,在这儿安住,去享受它。

更新于:2023-09-30 11:3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