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精修连载011
药师坛城“法施”《华严经》精修连载011:《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近几年“助印《法华经》、连载《楞严经》,很想听一遍《华严经》,2018年下半年机缘成熟,开始听《华严经》,后又听《华严经》法界实相,昨天已经连载结束,期间分享了自己听《华严经》和《华严经》实相的感悟,还有一些感悟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分享……听了这么长时间,还是无法契入,听不懂。问了一下“醍醐老师”,醍醐老师也发现其它“师兄”们有类似的问题,所以又开始连载《华严经精修》复习一下,这样大家会觉得非常好,能够明明白白!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华严经》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复习的是《华严经》法界实相的第十一节课。
这节课讲的是,在释迦佛成道的那一天,他所在的现场有怎样殊胜的场景,就连一切的庄严具中,一切的物质、物体中,都化现出了无量的菩萨摩诃萨,而且这些菩萨摩诃萨境界都很高,有一些代表还分别讲说偈颂来赞美释迦佛(经文中提到的毗卢遮那佛,也就是释迦佛,侧重于讲释迦佛的法身的时候,就说是毗卢遮那佛)。
因为课程的内容并不难理解,所以我们继续延伸我们的学习,回到乾隆大藏经,大乘华严部第九十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佛子,譬如比丘入遍处定,于一切物皆作地解、水火风解,以如是解摄持其心;修慈之人,亦复如是,以慈胜解庄严摄持。】
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摩诃萨说:“佛子啊,就好像比丘入定,入到遍一切处定的时候(大家闭上眼睛感受,遍一切处定,其实也就是说,我们化为法身的那个状态,遍一切处都在),看到一切的存在物,都感觉是地、水、火、风组成的,在这种遍一切处定中,你渐渐脱离了物质具体形态的束缚,你见到一切事物好像都是地、水、火、风的微粒组成的,这个时候摄持我们的心。
修慈悲心(慈愍心)的这些圣者,就可以进一步地进行殊胜的一些理解,可以被更高境界的这种庄严所摄持。
【复应思惟:‘我今所与众生安乐,】
我今天也观想了:‘我身体内的每一粒微尘都是佛国,十方六道的众生都来到我身体微尘内的佛国,十方的诸佛和菩萨摩诃萨以及声闻还有大众们,也来到我身体微尘内的佛国,我现在所给予这一切众生的安乐,
【但唯是想,如幻、如化。譬如幻师作所幻事,我亦如是,与诸众生种种安乐。】
其实我也知道,它是如幻化一般的,就好像是幻术师变化出来的一种影像。我们给予众生的种种安乐,一切佛来到我们身体微尘内的佛国,领受我们的供养,同时给大家讲法,大家都法喜充满,无论是佛还是众生,行、住、坐、卧都非常殊胜快乐......
【又如幻物无有自性,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本来无有我、我所性。】
这一切我们明明知道,它是如同幻化之物,无有自性的。所以我们曾经讲过,禅定境界(我们在定中看到的),其实也是如梦、幻的,就是醒着的梦而已,一切众生也是幻化之物,本来无有「我」、无有「我所」,当你真的等同于法界本体本身,哪有「我」和「我所」呢,对吧?你一起念,有「我」、「我所」,那又偏离那个本然状态了。
【又如渴鹿,于阳焰中妄生水想,勤苦奔逐;我心行慈,当知亦尔。又如阳焰,水不可得;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我性。】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又好像很干渴的鹿,太渴了!看到夏天的大太阳照得空气中的阳焰,感觉是水,其实不是水,幻觉而已,很渴的鹿追逐着阳焰而奔跑,它以为是水,其实不是。其实想一想,我们刻意地修什么慈悲心(慈愍心),它也是一种幻妄中的故事,如梦一般的。你要对其他人好一点,要爱众生,这一切其实也是如梦、如幻的,像阳焰。它明明是阳焰,太阳一照,这个气流感觉像水,它不是水,水是不可得的。
一切诸法也都是这样的,「无有我性」,没有你所执著的那个所谓的「我」。
【又如梦中见种种物,梦心分别谓为实事,及至觉时了无所在,应知诸法皆亦复然。】
像我们做梦的时候,见到梦里有各种各样的事,在梦里我们的心分别,很投入、很真实,那种快乐和痛苦都是很真实的,但是一到醒来,就知道,哎呀,梦,是假的,「了无所在」,梦里明明有六道,觉后空空无六道。诸法都是这样的,如梦幻。
【如翳目者,于净空中见种种物,谓之为有;其人后得阿伽陀药,治眼翳尽,所见之物悉皆随灭。】
又好像眼病患者,在清净的空中看到有这种形态、那种形态,又感觉有这、有那。后来呢?得到了医生给他的阿伽陀药,眼病治好之后,一看空气中啥也没有了。
【如是众生,以有身见及边见故,而有我想;若得智慧药,灭除此见,所有我想亦随止息。是故我应如是修慈,如从梦觉,离我我所。】
所以有的这些众生,认为「有身见及边见」,而认为有我这个肉身,有其他的种种各种各样的见解,认为有我。他要是得到了佛陀的这种觉悟的智慧药,他就知道了,没有「我」,那种「我想」,当下就止息了。所以,我们就这样地修慈,就好像从梦中觉悟一样,离开一切的我和我所。
明明在定中见到一些场景,定中以为是真实的,很激动。但实际上,我们再跳出来,知道定中的场景也是如梦、如幻的。终极的本源,依然离开了「我」我和「我所」。
【“佛子当知,此修慈者,乃至未能离于分别,未能不起我、我所见,常得六种梵天之福。】
释迦佛说:‘佛子啊(弥勒),你要知道,修慈悲心的人,如果你感觉,这儿有我,有我的佛国,那儿有众生,他不愿意来,我要爱他,祝福他,有我、有他,这还在分别。这是我,这是我所拥有的佛国,那是我所伤害过的众生,他记恨我,你这不是还在分别吗?
虽然是分别,你只要有慈悲心(慈愍心),而不是嗔恚心,那果报还不错,能够得到六种梵天之福。你不起嗔念,就连讨厌你的众生,你都去祝福他,这样你能得到梵天之福,就有可能生到大梵天去,享受天人的福报,还不错。
【若舍分别,离我、我所,此则名为广大之慈;先世已来,所有罪障皆得除灭,不久当证无上菩提。】
但是天道不究竟,你要是舍离了分别,离开了我和我所,那就是广大之慈了,那就是如来之慈了。如来之慈,就是无我、无他、无分别,「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他不分别,这是如来的广大之慈。离开了我和我所,就很空的那种,如果你能证得如来的这种不分别的广大之慈,那你过去世以来所有的罪,当下就除灭了,不久你就能证得无上菩提,就成佛了。
佛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有我、有他,我也很爱他,我也很爱众生,那还不错,你来世能当天人。你再往上修,修到「胜义谛」的时候,像佛一样,「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没有我,没有什么需要我忍,我忍什么?别人对我好不好、坏不坏,我没什么感觉,因为无我,无好坏、也没有别人。佛是这样的状态,这是胜义谛的层面,这叫广大慈,就完全自他不二,连自他不二的这个句子都没了,就回归真如。这个时候,先世以来所有的罪障就消灭了,就不见了。
你说,哎呀,我有罪业,我业障重,我造了很多业。还是有我,你那个「我」空掉的时候,业和罪去哪儿了?它随着你的那个「我」而生,当你的「我」空的时候,业和罪就消灭了,对不对?所以不久就成佛了,就当证无上菩提了。
【佛子,一切菩萨,皆应如是修习慈心。汝以修慈,名为慈者。】
释迦佛说:佛子啊,一切菩萨,应该这样地修慈心,在初期有「我」的阶段:我要包容众生、忍受众生,考虑到我伤害过他,怎么样......用理性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起嗔、不抱怨,那是理性控制;再往上修,修到极致,空、无相、无愿了,没有我,没有众生,没有他对我的伤害,什么都没有......你修到这个胜义谛的慈,广大慈,这是真的慈。
【佛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得闻此修慈经者,则能销灭无始时来诸恶业障,离众病厄,为一切人之所爱敬。】
佛陀说:(弥勒啊)佛子,要是有善男子、善女人,听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的这一部分内容,就能够消灭无始以来的所有诸恶业障,没有我,也没有你造作的一切。你造作的一切随你而生,没有你的时候,你造作的一切不就空了吗?当下都灭了吗?就消灭一切业障、一切罪,你就离开了众多的病恶,你就被一切人所爱敬。
你都没有我了,至少也是阿罗汉了,是吧?
【于其中间,或至临终,必得奉见十方诸佛,及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或得三昧,或得法忍,或得入于陀罗尼门。其心安隐,无有死畏,永离一切诸恶道苦,必生清净极乐佛国。】
那么在这中间,「一直到临终,你必得见十方佛」,如果保持这种松、松、空、空,自他不二,完全无我的状态,一直到临终,你肯定见十方诸佛,而且得到十方诸佛给你授记,说你将什么时候成佛。即便是你没有见到十方诸佛,你也能入三昧,要么就是证入无生法忍,要么就是入到某种陀罗尼门。
你的心会非常的安稳,没有对于死亡的畏惧。都没有我了,谁在死?肉身的死不是真死,对吧?这个肉身不用了,我们还可以换个别的形态,有个真我、佛性是永远在的。《涅槃经》讲真我、佛性,祂是不死的,祂换不同的形态,祂一直不死,死的是假的我,死的不是真我。
没有「我」,那你对于死亡也没有畏惧了。你就永远地离开了一切恶道的苦难,就连下了三恶道,你都不怕,没有「我」,谁在受苦?三恶道也是个幻影、是一场梦,三恶道就是众生的噩梦,他在相里恶性造作,根据因果律导致的噩梦而已;三善道就是好梦,都是梦而已。所以当你无我的时候,你这样修,修到最后,必生清净极乐佛国,你当下就是清净极乐佛国。
如果没有「我」,那么六道就将不存在,你就已经跳出六道轮回,你必生于清净的极乐佛国。所以这节课内容也是比较重要啊!
【“佛子,譬如有人,于三界中盛满七宝,日以三时奉施如来,尽于一劫。其人功德,应知亦尔;何况有能修习之者,假使无量诸佛如来于一劫中,说其功德,犹不能尽!”】
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菩萨说:‘佛子啊,比如说有人,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都盛满七宝(我们知道,每个白天是昼三时,12小时),就是每个白天都去用这三界内的所有七宝去布施供养如来,这样布施一个大劫。这个人的功德不得了了吧?但是如果有人能够修习《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这一部分内容,那么他的功德,简直是说不尽的,无量诸佛如来用一个大劫,讲这个功德都讲不尽,远胜过我们每个白天都用三界内所有的七宝去供佛。
你学习这部经,学透了,就胜过你用一个大劫的时间,用三界内所有的七宝去供佛这功德。所以佛至心地盼望着我们所有众生觉悟,希望你成佛,他并不贪恋物质,他希望你成佛!
【佛说此经已,弥勒菩萨摩诃萨,及十方国土诸来梵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讲完这部经之后,弥勒菩萨摩诃萨,以及十方国土的所有来的这些大梵天的众生,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我们再简单地回顾一下:
这部经怎么来的?有一次,佛在王舍城的鹫峰山(也就是灵鹫山)这里,跟无量的大菩萨们在一起,弥勒菩萨是上首,当时弥勒菩萨就请法,问释迦佛:成佛有没有捷径?可不可以不受太多的苦,就迅速地圆满诸佛正法?释迦佛就说有捷径,真的有捷径!
第一种捷径,念念具足六波罗蜜。第二种捷径,修慈悲心(慈愍心)。
怎么修呢?先观想我们身体的每一粒微尘都是地、水、火、风组成的,微尘中含着虚空,虚空含摄着我们,我们身体的每一粒微尘都是明净的、透亮的,外如琉璃,内如真金。每一粒微尘都是个佛国,十方六道的众生都来了,诸佛菩萨、声闻大众都来了,享受快乐。
讲到这里,这期间又讲到,如果有众生拒绝来我们的佛国,我们要怎样劝自己去包容他,不要起嗔心,要去爱他。
这部经最后的部分就是讲,其实没有什么需要你忍。你说忍辱,我不要生气,他怎么对我,我不要生气。说明你还是有「我」,你才会这样控制自己,你如果没有「我」,他发脾气对谁发的?不知道,没感觉,对吧?别人对你再多的伤害,你都没感觉,那就是胜义谛的忍辱,无可忍。因为「我」本空,他所对我构成的伤害,也本空,没什么可忍的,一切空,没什么可忍的,这就是「胜义谛」。
所以简单概括成佛的捷径就是:第一、念念具足六波罗蜜;第二、观想我们身体内每一粒微尘都是佛国;第三、一切无可忍,因为「我」本空。
这部经里还有一句话说:「空不碍空」,空不会障碍空。第一个「空」指的是幻相,三界如梦幻,一切众生如梦幻,我们一切造作、一切境界都如梦幻。因为它如梦、如幻,不是真实的,它是假有,它当然不会障碍空,它要是真有,肯定障碍空,对吧?它是假有,它不障碍空,所以「空不碍空」。
所以成佛就是成为虚空态,我们已经反复强调多次了,这就是释迦佛告诉弥勒菩萨的成佛捷径,如果我们也这样修,那就速成正觉,非常简单!
评论